欒提玉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君尚記魯國孔文舉不!”
聽聞此言,孟德撇下了防身用的百辟刀。他當然記得,當年在太學時,孔文舉的兄長孔生是他的師友。當年,孟德教課的時候講的《論語》還是孔生傳他的呢。後來,孟德投筆從戎,他麾下缺一名文學,正巧有一位孔文舉,自稱是孔子的直系子孫,不願仕官,願隨君去。文舉是一位儒生,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在,也不管是字面還是真實,他都當之無愧,是孔子的直系子孫。就像孟德是軒轅黃帝的直系子孫一樣,這是世家子的榮耀,也是無法逃脫的枷鎖。
孟德與文舉惺惺相惜,一起爲國征戰。可惜,本同末離,終是不得圓滿。孟德從文舉那裏聽說了,孔生因藏匿罪人而被殺。文舉年少,尚不能自立,於是就來投靠兄長的友生孟德。正巧母親也去世了,孔文舉無牽無掛,願意將自己的一生都交給孟德。一起掙得戰功,功名富貴並不比浮雲遙遠,世家子的命運還是能稍稍自專的。
然而,文舉也因罪被誅。原因很簡單,僅僅是言論上的不謹慎,就被人抓住了把柄。文舉是個不拘小節的人,平時也就喜歡戲謔,態度也相當的不客氣。這個孟德是知道的,軍中的人也看着孟德面上,並不與他計較。記得那次,朝廷派來了監軍,恰好文舉喝醉了,不知怎麼就與他爭執起來。再後來,朝廷認爲孔文舉不忠不孝,下令就地正法。孟德正送昭姬出嫁,未曾歸來。孔文舉隻身赴黃泉,這就使得雲長難以信服。
雲長駐軍在外,知道時也是說袁孟德殺的孔文舉。孟德歸來,也不曾說過什麼,不過是第二天監軍就得了急病死了,當場掩埋,並無爭議。孔文舉也被厚葬,名字清清楚楚地寫在族譜上“魯國孔文舉,孔子二十世孫”。袁孟德爲他立了碑,親自祭奠。當然,這些就不是雲長能知道的了。
“子且去,毋爲我獲。”
“某身終不爲汝用!”
雲長也棄了霜鋒,全禮而去。孟德看着他遠去的身影留下了眼淚,不過很快就和平時一樣了,不足爲外人道也!
孔文舉的墓上長出了草,特別鮮豔。墓碑旁又立了一塊碑。文學張飛用楷書寫下了袁孟德的題辭“潁川義士荀雲長殺身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