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築堤排幹河水的魚梁洲東水道之中,三十二組巨型石砌橋墩,最高一組的橋墩高近十二丈,每組船型橋墩厚達兩丈、闊六丈,宛如一樽樽龐然巨物矗立於河道之中。
橋墩頂部預埋大型的承託鋼鐵構件,然後將一根根重逾兩千斤、長逾六丈的槽型鋼鐵件,與承託構件進行鉚接,形成鐵橋的基座,在基座之上鉚裝縱橫交錯的拱形結構,纔是真正的橋身。
鐵橋的結構看似簡單,簡單得就像是搭積木,但工造司與泌陽府衙爲造魚梁州鐵橋常年維持徵募兩千輜兵、匠工,在關鍵節點施工時曾多次徵募過上萬輜兵、民夫參與建造。
雖說後續的橋身鉚裝要快速一些,但等鐵橋真正建成,總計耗時也要超過三年,耗用鐵料高達六百萬斤。
之所以耗用如此巨量的鐵料,一方面是提高橋樑自身的結構強度與承載力,同時總重如此之巨的鐵構件壓在橋墩上,也能令橋墩更加的穩固,確保汛季橋樑自身對上游洪水有足夠強的抵抗力。
待魚梁洲鐵橋最終建成,預計要投入的錢糧將超過一百六十萬貫。
這還虧得魚梁洲南端的鹿門灘,在地勢上與東岸的鹿門山相接,基岩河牀較淺,方便橋墩得以較低代價的座落到基岩上,要不然光三十二組橋墩的造價就將高得難以想象。
文橫嶽當年在襄陽徵募民夫在隆中山北麓修建新城,將襄陽城域擴大兩倍,外加修建一批宅院,耗資也才八十餘萬貫錢糧。
要不是魚梁洲鐵橋就直接修建在襄陽城以東的漢水之中,叫人登上襄陽東城樓,或走出襄陽東城門,就能眺望到,史軫、韓圭、劉師望、徐武磧、陳子簫等人,絕對不會贊同在當下收復戰事還沒有結束、軍資都還喫緊的節骨眼上,去耗用如此之巨的錢糧去修魚梁洲鐵橋。
魚梁洲鐵橋作爲世人難以想象的艱鉅工程,在襄陽城東的漢水河道之中一天天成型,就本身就是司空府實力的展現,令朝野人心少些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