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八月中旬的河淮大地,秋風已漸有蕭瑟之意,渾濁的黃河水滔滔而下。
數以百計的舟船沿河而下,氣勢洶洶殺入濮州境內。
大越立朝以來,雲燕等地爲契丹所佔,百餘年來爲防範契丹鐵騎經遼闊的河北平原南下,朝廷在黃河下游有意不築堤壩,甚至禁止民間修築堤壩,放任黃河在經過濮、魏等州境之後,在河北平原上肆意泛流——
黃河在河北平原之上沒有固定河道,或者說經常性的改變河道,不僅令生活在黃河下游兩岸的民衆苦不堪言,稍微大一些的舟船也沒有辦法藉助變幻莫測、淤淺的河道直接殺入河北平原。
司空府在收復河洛鄭汴等地之後,建造了數座船場因此缺乏大料,雖說只能緊急建造一批中小型戰船,補充新組建的洛陽水營、滎陽水營使用,但也不用擔心敵軍在登州的水師戰船能殺入黃河中游水道里來。
同時平燕宗王府,也不需要擔心隨着司空府在鄭汴河洛等地的水營力量逐步加強後,能通過控制黃河下游河道,切斷河北與齊魯(京東)的聯絡。
不過,隨着司空府在鄭汴等地的水營力量逐步增強,黃河中游的河道已經完全處於滎陽水營的控制之中,隔三岔五還會有戰船沿河而下,深入濮州、魏州境內偵察、襲擾。
濮州、魏州、曹州、鄆州等地的敵軍對此也見怪不怪。
只是今日從上游而來、長驅殺入長垣縣境內的舟船未免太多了一些。
除了戰船外,還有大量的民船隨行,足足五六百艘之多,彷彿狹長的烏雲,完全將長垣縣以南、以東的十數里黃河水道遮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