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騎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實陳維在調查祖父下落這個事兒一直沒怎麼花心思,用劇本殺查真相更是形同兒戲,但是當他聽李可健講述當年的真實故事後,收起了戲謔之心,打起十二分精神全力以赴。
一旦找準方向,以現在的技術條件想找什麼人並不難,陳維調動了自已全部社會關係,從解放前的大中銀行業入手,全力調查。
一九四八年冬,解放軍進入彭城成立軍管會,接管彭城原有的官辦、官商合辦和私人銀行十九家,對於中央銀行等官辦銀行一律收爲國有,對官商合辦銀行的中的私人資本,原則上發還本人,對面目不清的私人銀行,宣佈予以保護的同時,令其提供銀行賬目資料,查明後處理。對於各銀行留在本地的工作人員,願意參加革命的安排工作,想返回原籍的,發放路費。
大中銀行屬於私人銀行,但出於衆所周知的原因,銀行資本家早已南逃,所以大中銀行的結局同樣是充公,人員不管去留,都留下了相應的檔案,陳維看到了這份檔案並且從其中的蛛絲馬跡找到了林澤源的下落。
林澤源假死,這是不能翻案的,而此事又是因公而起,所以他必須採用化名繼續在大中銀行領取薪水,結合這兩個月來的大中銀行人員名單就能看出,在1948年十一月突然增加一名襄理級員工,名叫林本喜,想必這位就是林澤源本人了。
林澤源改頭換面,在解放後的人民銀行工作,將百姓手中的金圓券兌換成解放區的北海幣,他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一直沒出岔子,大概是內心常懷愧疚懺悔導致鬱鬱寡歡,林澤源於1956年病逝。
和“林本喜”同一個戶口簿的是個女性,叫林煥珍,解放後在某小學教書,根據年齡判斷,應該就是林澤源的女兒林然。
林煥珍這一輩子很苦,1957年被打成右派,之後的幾十年歲月裏她受盡了政治上的折磨,其中有五年在勞改農場度過,1980年平反後繼續在學校教書,直到退休。林煥珍一生未嫁,很長壽,一直活到今天,戶籍所在地是嘉禾小區,陳維就是在這裏找到了祖父當年的女祕書。
林老師說陳庭暉去了碾莊前線,這讓陳維很是感慨,他一直在揣摩祖父的心路歷程,別人總覺得他江浙大戶人家的公子,是嬌生慣養的紈絝,參軍只是爲了好玩,爲了鍍金。但陳維覺得,祖父骨子裏是個穿軍裝的詩人,浪漫悲情,和唐代那些邊塞詩人是一樣的,在某些特定時刻,他是會走上戰場的,哪怕是赴死,這就是詩人生逢亂世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