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一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張澤指揮同伴們將豬肉、牛肉、雞、鴨、魚等物資卸下來,在這個年代看到整片豬肉,福利院的工作人員覺得不可思議,民政局的陳科長再次對有爲集團的大手筆表示感謝,他分管兒童福利院多年,也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大手筆,心中感慨,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不知不覺幾個小時悄然而過,由於年前比較忙,雖然黃院長再三邀請,大家還是沒有在福利院午餐,大家依依不捨的和福利院的孩子們揮手告別!當然莊經理和民政局陳科長也一起回市裏。
春節前還有一項工作就是回臨江鎮老宅祭祖,這幾年都是張有爲、王桂花作東,把張有國一家老小以及張有富一家老小都約過來聚一聚,大家一起舉行一個祭祀儀式,也是教育下一代人的方式方法;在老家辦了四桌,把老大、老二出嫁的女兒也拉過來湊熱鬧;前幾天張有爲就根據張老太婆的要求,置辦好祭祀用品,冥票、紙張、寶塔香、臘燭等應有盡有;這種活動最積極的就是張老太婆,全程由她指揮,她在老一輩中碩果僅存,現在三房都會給她面子,再說祭祀方面好多東西和程序年輕人也不會,只有聽她統一安排;全家上下能聚集到一起,齊心協力,沒有爭執,沒有互贊算計,本身就是一種進步,這在十多年前是不可能的。
祭祀活動的初衷是把小輩聚集到一起,增加凝聚力,緬懷先輩,寄託哀思,不忘祖訓,傳遞孝道,弘揚血脈親情;通過祭祀,讓每個人看清自己的來時路,再遙想自己的歸途,讓孝敬之舉代代相傳;說到底祭祀形式上是紀念先輩,實際上是教育自己和晚輩。
按當地風俗,隨着家庭的祭祀的進行,張澤、張沙兩兄弟聯手,更新了各處的楹聯、春聯,尤其是張家院門的楹聯更有深意: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是1700年前的華夏第一聯,古樸中充滿新意,歡樂中企盼來年。
直到到下午3點,聚會基本到了尾聲,參加祭祀活動的衆人都先後告辭各回各家,張有爲、王桂花一家完成打掃才最後離開,現在全家人還是習慣在城裏過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