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一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9月19日上午8點從大興出發至洛邑的火車準時發車,如今這個計劃經濟時代,尤其是當下的交通運輸壓力倍增,火車發車和停靠都很準點,說明鐵路員工功不可沒;大興火車站同樣是人山人海,車廂內非常擁擠,還是老辦法,所有東西都由張澤收進前世居住空間。空手上車,就可以盡情發揮,搶到兩兄弟在一起的座位,用搶這個詞語好像不太文雅,但事實就是如此,其他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一直到火車開動,車廂裏面依然還是亂轟轟的,好多中學生還在爲爭搶座位鬧得不可開交。這樣的故事天天上演,無須擔心,當紅色歌曲的旋律響起,中學生們似乎忘掉了剛纔的爭吵,所有的煩惱丟到腦後,一起唱起來,慷慨激昂依舊。
怕兒辛苦怕兒涼,兒子在外母斷腸。王桂花在家天天擔憂害怕、牽心掛腸,也就是在這個時候,9月19日上午9點,東江市臨江鎮大閘村老家,郵遞員送來安心丸,王桂花收到兩兄弟寄回去的照片和北京特產的包裹,郵遞員把王桂花和千里之外的兒子緊緊地拉到一起。王桂花立馬拿給張有爲看,讓丈夫也放心兩兄弟遠離家鄉的境況,一共有四張照片和底片,一張七位同學合影,一張是兩兄弟合影,然後二張是兩兄弟單人照片,和張有爲在一起勞動的同村人爭相傳看,兩兄弟在京都的照片,都說這兄弟兩有出息,見了大世面,最後桂花趕緊把照片和包裹送回家讓老三看。回家打開包裹就看到兩兄弟的信,雖然只有寥寥數語,然而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家書抵萬金,王桂花喜笑顏開,壓在心中的稱鉈終於落地。以後隔三差五的就不斷收到照片和包裹,連郵遞員和張有爲、王桂花都混熟了,只要有大閘村的包裹、信件往張家送就對了;自從收到兒子們的信件和包裹,全家人尤其是王桂花漸漸地寬心。
再說遠在千里之外的張澤兄弟,正在研究和安排洛邑的行程;大興至洛邑全程約400公里,火車需10小時,也就是今天晚上6點就能到達洛邑,張澤兩兄弟在擁擠不堪的火車車廂內,旁若無人的交流洛邑的風土人情,和到達洛邑的行程安排。
洛邑和大興雖然都是古都,但是洛邑歷史最爲久遠,距今已有4000年曆史;有人說在華夏國洛邑建都的歷史比大興要稍厚重一點,因爲據歷史學家考證:從公元前1700左右就有王朝在洛邑建都,而大興建都時間較晚,是在公元前1100左右纔有王朝在大興建都,把公元前建都加起來,洛邑和大興建都的王朝一樣多,自古以來華夏就把洛邑稱呼爲神都,盛唐時期是洛邑的高光時刻,同時洛邑也算是聞名遐邇的絲綢之路起點之一,所以在華夏曆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
但從人口上說,大興最盛世的時候大約有100萬人,洛邑原先只有大約50萬人口,到盛唐在此建都時人口也過100萬,但是從地理位置來說,洛邑地處中原腹地,戰略位置更爲重要,比大興更有優勢,應該說各有千秋,勢均力敵,難分伯仲。
同樣參觀遊覽洛邑古城也是要掌握其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蘊。
李白在洛邑留詩句: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又有洛邑流傳千古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