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愧是美食家,懂的就是多!”
胡月月讚歎了聲,古爭笑了笑,沒在說話,將餛飩送入口中,慢慢品嚐。
餛飩和包子、餃子有些類似,品這類食品先要品的是皮,然後是餡,皮要筋脆,對面食的發酵要求很高,發酵的時間要不短不長,不能參過多的水,這樣做出的皮筋脆有勁,帶着餡一起咬的時候口感更好。
麪食的發酵不錯,讓古爭打分的話,這餛飩的皮可以打七十分,他上次在中原喫的著名灌湯包,打的分也不過八十。
那還是半年前,古爭自己慕名前去,汴京第一灌湯包全國出名,皮薄汁多肉厚,一咬一口油,喫的非常舒服,他在當地喫完包子,和裏面的人聊了起來,還了解到了一個典故。
汴京第一灌湯包當年可是被太祖稱讚過的,招待重要貴賓更是不可少的一道主食,相傳當年做包子的傳人有個兒子,有個徒弟,徒弟相當於義子,和他一個姓。
做包子的這位師傅,對徒弟和兒子一樣看重,手心手背都是肉,想讓他們以後精誠團結,像親兄弟一樣不分開,於是就將自己的手藝分開傳給他們,兒子學做皮,徒弟學做陷,意思是讓兒子主外,徒弟主內。
老師傅仙去之後,兒子和徒弟最終還是鬧掰了,最後分開。
兒子繼承了老師傅的店鋪,經營着第一灌湯包,徒弟則出去另開了一家店,以姓氏爲名,古爭喫的就是兒子繼承的那家,兒子學的就是皮,他那做出的包子皮古爭只給了八十分,舒羽這的七十分確實不少了。
不過之所以八十分,也有不是老師傅兒子親自動手做的緣故,如果是老師傅,或者他兒子親手製作的包子,皮的分肯定不止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