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失敗的科學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於是原本準備作爲這些坦克前鋒的蘇軍徒步坦克兵都換裝了防空鐵拳,他們要爲自己的戰友,爭取最後的戰鬥空間。
…………
最後一拳的前奏,並沒有被蘇軍所掌握,最新拉開決戰篇章的是德軍的遠程炮兵,對於裝甲部隊十分重視的德軍,意圖想要全殲蘇軍這支實力(紙面實力)超過他們認識的裝甲集羣,因此集團軍級的炮羣發動了遮蔽射擊,想要封鎖蘇軍可能的撤退路線。
德軍這種戰略思慮,來自德軍高層對於“巴巴羅薩”計劃如何取勝的判斷。
德軍高層清楚的知道到一旦戰爭無法速勝,則德國無法和龐大的蘇聯抗衡。這一點被歷史中發生的數次針對俄國土地的征服行動證實。
因而德軍高層將希望放置於,現代戰略學之父克勞塞維茨,對拿破崙俄國戰爭提出的論點上:
“龐大的俄羅斯帝國不是一個能被真正征服的國家。一場延伸進這個國家心臟的鉅變是必要的。只有對莫斯科進行一次有力的打擊,波拿巴纔有希望獲勝”
這一點則被十月革命致使沙皇輸掉一戰的歷史所證實。
因而在德軍情報部門對蘇軍規模以及動員能力做出錯誤估計,以及德軍高層由於閃電戰已經獲得巨大成功,而嚴重迷信閃電戰的情況下。
“巴巴羅薩”計劃被提出,其核心意圖是在兩個月內在邊境線到斯摩棱斯克一線的廣大範圍內,一舉全殲蘇軍主力,徹底打碎蘇聯的抵抗力量,從而能在蘇聯全面動員前,佔領列寧格勒、莫斯科和基輔,以逼迫蘇聯政府在無法組織起有效抵抗的情況下選擇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