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城外的金鐵之聲已經臨近,一旦破城,那便是屠城之局,趙氏一族數百號人能在這場戰事中倖存幾人?
原來江烽可能還要假仁假義的表示寬宏大量,但是現在,在中原的敵人只有袁氏一家的情況下,宋軍與袁氏一族仇深似海的情況下,宋軍還會封刀不殺麼?不可能。
面對梅況的勸降,趙天壽無言以對,一族生死,和忠義相比,孰重孰輕?
“天壽兄,吾知道你的爲難之處,不外乎就是對袁氏的忠義麼?且不說良禽擇木而棲,袁氏一族先附大梁後反,與感化軍原本亦是盟友卻背後插刀,趁南陽北伐而襲擊,這等所作所爲難道還值得趙氏一門對其忠義?”
梅況侃侃而談,“反觀宋王,自澮州起兵,許氏對其不善,但其依然感恩,收壽州,納梅田鄭三家,擊廬州而禮送楊氏一族歸長安而局,徐州亦然如此,不瞞天壽兄,楊溥與時酆二君已向宋王懇請歸鄉,宋王已然同意,這等寬宏胸襟,何人能有?泰寧朱茂,平盧王守信,廬州周望,盡皆爲吾大宋一方主帥,難道說這還不值得趙氏一族幡然悔悟?”
趙天壽微微動容。
江烽對降臣的寬容可以說是盡人皆知。
看看他身畔的重臣大將,幾乎都是來自於歸附於他的降臣們。
諸鎮都督,天平軍都督朱茂,歸附之臣,平盧軍都督盧啓明,歸附之臣,牙軍都督俞明真,歸附之臣,淄青軍和武寧軍都督劉延司和王守信皆是降臣,而且王守信還是原平盧淄青節度使王守忠的親弟弟,淮左軍都督柴永,廬州降將,河朔軍都督尚云溪更是典型,那是拒絕了江烽第一次招攬先投大梁,後來走投無路才投效江烽的降臣,一樣被委以重任,而政務堂中的參知政事諸如楊勳、嚴序等人,無一不是降臣。
若是趙氏這個時候歸附宋王,豈不是一樣可以獲得這般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