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眉鼠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早在貞觀十二年,太宗李世民想復建荒廢已久的大明宮工程,就是因爲缺錢,剛起了個話頭便被朝臣們一窩蜂地阻止了。
那位有名的諫臣魏徵以頭搶地,在金殿上痛哭流涕,彷彿李世民只要敢給大明宮多添一片瓦,就是千古難遇的昏君暴君,他誓以死明志。
李治登基後想過一把天子爲所欲爲的癮,於是永徽四年,他提出想將太極宮後宮範圍的咸池殿,望雲亭和千步廊重新修繕一下,同樣被滿朝文武諫止,原因只有一個,缺錢。
大唐自貞觀年始,幾乎是連年對外用兵,李治登基後用兵沒那麼頻繁,但也有過幾次大規模的戰事,每一場戰事打的都是錢和糧食。
民間和國庫如今正處於休養生息的時期,缺錢是真的,天子過得拮据也是真的。
所以,李治怎麼可能拒絕賺錢?根本不合理嘛。
商賈之事雖說低賤,但那不過是天家和權貴嘴上說說,大唐立國至今,哪家權貴家裏沒有一兩支商隊做買賣賺得盆滿鉢滿?
一年賺十萬貫,攢個兩三年,足夠蓋一座新宮殿了,它不香嗎?
再說,大唐天子參了股,這樁買賣基本可以全世界橫着走,保護傘支楞到波斯國都有用,攤子鋪得更大,賺的錢也就更多,何樂而不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