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遼天子的詔令,令一干大遼文武臣工深感不安,甚至有臣子提出了反對的意見。
奈何自打御駕親征兵敗之後,因爲丟了大臉而有些社恐的大遼天子根本就不見臣屬。
只是由着蕭奉先去與一干臣工打擂臺,蕭奉先在陛下跟前自然要小心翼翼的侍候。
可是面對大遼臣工,那自然是要拿捏起他身爲權臣的氣度。
重要的是有了自己的結義好兄弟高璋的承諾,他蕭奉先說話自然也很有底氣。
再說了,宋國跟大遼和平了一百多年的光景,這就是實證。
宋國肯定沒有與大遼交戰的意圖與決心。
何況宋國那邊都已經主動地撤走出十二萬兵馬,現如今仍舊在陸陸續續的裁撤邊軍。
既然如此,難道我們一向都佔在身理和心理優勢上的大遼,還在擔心那很喜歡講仁義,講信用的宋國來戳咱們大遼的腚眼?
而放任那些可以用來平定大遼國內叛亂的兵馬繼續坐看大遼國內糜爛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