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逼上絕路 (第2/6頁)
陳拙不冷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個王笠綸簡直是把工藝品廠當成他自己的了,一個車間主任,原本只是一個編竹器的手藝人,他竟然給開一百一十多元的月工資,這可是縣領導級別的工資,咱們全縣能拿到這麼高工資的也不過十幾人。”
這位副縣長說的是竹器車間主任吳宇林,一個原本只會編竹器的農民,現在卻享受着和縣領導一樣高的工資。
“一個工人就這麼高的工資,那王笠綸這個廠長不是得領部長級工資了?”立刻就有其他領導不忿的說道。
工藝品廠有錢,早就是衆人眼中的香餑餑了,只是一直沒有機會插手,現在書記秦文俊已經表現出對王笠綸的不喜,正是落井下石的好時機。
一時間會議室裏竊竊私語,大多數幹部都是不忿的,畢竟在座的級別都比王笠綸高,如果待遇不如王笠綸好,那心裏肯定不舒服。
不過縣委還是有正直的幹部,下一刻一位四十來歲的幹部就開口說道:“倒也沒那麼誇張,據我所知王笠綸同志也就每月63元的工資,這是21級的標準。至於那個車間主任,好像是專門從外省請來的大師傅,建廠時縣裏就定下規矩,縣裏不干涉工藝品廠經營,只要能爲縣裏創造外匯,能改變羣衆的生活水平,我認爲工資待遇高點就高點吧。”
“我也贊成,而且王笠綸還用廠裏的錢給鄉里修路,一個鄉村村通水泥路,這在整個大西部可都是獨一份,王笠綸同志這也算爲羣衆謀福祉,我看不應該上綱上線。”另一位有良知的幹部附和道。
王笠綸在徽山縣可謂名聲在外,而他做的也都是事實,還是被人看在眼裏的,在羣衆和正直的幹部眼中,王笠綸絕對是個好乾部。
但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都只是盯着王笠綸那個位子,或者想打工藝品廠錢的主意,這些人自然忽略了王笠綸爲當地做的貢獻,只是無限放大那些所謂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