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h2>一</h2>
宏靖十七年八月,宛州青石城。
青石城是宛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毗鄰楚唐平原,交通發達,周邊區域盛產口感粗糲卻抗鹽鹼的黃黍——不適合人喫卻很適合作爲飼料,這些條件加在一起,令青石成爲了宛州乃至於整個九州最爲重要的牲畜貿易市場。牲畜貿易給這座城市帶來了流動的金錢,同時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衛生問題。比如說,你沒法教一頭騾子學會上廁所,因此青石城幾條用來運送牲畜的主幹道上,總是遍佈着各種糞便,這非常容易引起流行疾病。對於青石城的居民來說,幾乎每年都得面對不同種類的流行病,這已經成爲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宏靖十七年夏天,一場霍亂襲擊了青石城。雖然當地人有着豐富的抗擊疾病的經驗,還是有不少人染病。霍亂是一種殺傷力很強的病症,中者腹中絞痛,腹瀉不止,頭痛發熱,重症者甚至會喪命。因此衙門雖然採取了各種應對措施,仍然難以阻止疾病的蔓延,幾乎每天都會有重症者死去。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幾位遊歷到此的長門僧幫了大忙。他們寫下了幾服針對霍亂非常有效的藥方,在街頭巷尾教人們架起大鍋熬煮湯藥,並且號召城裏沒有生病的人都來擔當義工,要麼熬藥,要麼清潔城市衛生。一時間,青石全城幾乎每一條街的街頭都能看到熬藥的大鍋,濃濃的藥味壓過了牲畜的臭氣,也漸漸趕走了瘟疫,令青石城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還是長門修士了不起啊!”人們誇讚說。
八月下旬的時候,包括情況最嚴重的城南在內,大部分地區的霍亂疫情都得到了控制,但在城北的荒郊裏,卻還有幾口大鍋在熬藥。城北是青石城較爲荒僻的地方,這裏有不少廢棄的磚窯。青石歷史上曾經有過許多磚窯,後來隨着水質和土質的變化,青石出產的磚品質逐漸降低,磚窯也就漸漸廢棄了,成爲了流浪漢們棲身的場所。這幾口大鍋,就是爲這些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熬藥治病的。
“再倒進去三兩熟附子,加半把茯苓,一把紫蘇。”一個站在大鍋旁的中年人指揮說。他穿着半袖的粗布衣服,腳上是一雙陳舊的草鞋,腰間醒目地繫着粗麻腰帶,說明他是一個長門修士,而在大鍋前幹活的是一個相貌俊美的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此刻他正在用力攪動着鍋裏的湯藥,他的白色綢衫掛在一旁的樹枝上,身穿淺藍色的細布中衣,衣飾比那位長門僧華貴多了,光是腰帶上那塊墨綠色的翡翠就一定值不少錢,看來是一個前來幫忙做志願義工的大戶人家公子。一般而言,有錢人跑出來爲窮人賣力氣確實很罕見,疫病流行的時候,城裏能跑出去避難的有錢人更是幾乎都跑掉了,這讓這位公子和其他幾口大鍋前光着膀子的大漢形成了鮮明對照,甚至顯得很不協調。
不久之後,大鍋裏的湯藥陸續熬好了,中年長門僧帶領着助手們把藥一一盛入瓷碗,然後分發給病人們。一通忙碌之後,其他人都累得渾身大汗,席地而坐咕嘟咕嘟喝着涼好的便宜茶水,唯獨那個年輕公子沒有去喝茶。看樣子,他已經有點脫力了,身子軟軟地靠在樹上,臉色發白。
“這天氣……真是熱啊!”他輕聲說着,看樣子如果不是地上太髒的話,他會立即以地爲牀就地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