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許許多多個鄉村、農場裏, 青年們讀着她的文章, 內心激盪, 他們將它改編成歌, 譜上曲,圍着篝火,在夜晚的星空下,互相傳唱。
更多人以她爲榜樣,想要了解她飽滿的精神世界,讀到她更多的文字,想要與她交流,數不清的信件飛往《羣衆日報》,也飛往雙山公社。
與此同時,與趙柯有聯繫的人,也都關注記掛着趙柯。
趙柯寄出稿件,一直沒有收到退稿,幾乎要忘記稿子的事兒,報紙突然就發了。
這些天,趙柯爲促進公社集體農業合作社的建立,一直都在公社,現在因爲報紙,一下子夢迴初次出名,周圍人見到她,全都三句不離報紙。
而且找她的人很多,一般都是打到軸承廠傳達室,趙棉幾乎每天下班都要去通知趙柯回電話。
報紙發行的第二天扎堆,省城的蘇教授,省城拖拉機廠的孫副廠長,省城的於師傅,市玻璃廠的杜副廠長,縣養豬場的張場長先後打來,趙柯還特地趕在軸承廠上班的時間過來,特地先爲佔用軸承廠集體資源跟廠裏領導道了個歉。
平時她電話就不少,但還說得過去,一連好幾個,有可能會堵住別人的電話。
軸承廠領導很大方,“有正事兒都直接打到辦公室來了,傳達室的電話本來就是爲方便工人們而設,你以前是咱們軸承廠的一員,現在是軸承廠家屬,也給了錢,儘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