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星1006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之後周林的生活與同齡人也沒有太多的不同,除了上學就是玩。高中沒有畢業就被父親安排進了供銷社工作。在當時能夠有這樣一份工作,足以獲得周圍小夥伴們的羨慕了。
因爲父親是供銷社主任,周林被照顧分到了油庫擔任保管員。要知道計劃經濟時代,不管是自行車、縫紉機、手錶,還是副食品布匹,購買各種物資大都需要票證,更何況還是管控的柴油、汽油。
周林工作的油庫負責的着全鄉各個單位油料的供應,按照當時的政策油價分爲計劃內和計劃外兩種,計劃內汽油每公斤纔不到零點八元,而計劃外的價格則翻了兩三倍。
能在這種單位工作,手裏多多少少也會分到一些計劃內的指標。有些知青人都會採取各種辦法,或是請客、或是送點菸酒來換指標。在當時只要不是直接收錢倒賣就不會被追究。
因而周林從上班起幾乎隔三差五就有人請客,嘴裏抽的也都是兩三塊錢一盒的石林煙。
雖然周林上班的時候國家已經開始逐步放開市場、進行經濟改革,可是周林的家鄉既不是沿海地區、更不是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只是半島地區一個經濟落後的小縣城。
雖然縣裏響應上級號召也成立了一些村鎮企業,只不過由於各種因素廠子規模普遍較小、效益一般。有一些心思靈活的人積極響應號召大膽下海乾起了個體戶,有的成功獲得了不菲的收穫,也有人折戟沉沙賠了個傾家蕩產。
工作的第二年周林經油庫經理介紹,認識了一個從事倒賣汽油的個體戶。此人當兵轉業後利用戰友的關係,從油田煉油廠弄到一些計劃外的汽油,自己用油罐車運回來加價倒賣給各個供銷社油庫。
認識這個倒賣汽油的個體戶後算是讓周林大開了眼界,名煙名酒、名牌衣服鞋襪這些昂貴的物品都成了個體戶口中送給小兄弟的小禮物,而周林也投桃報李爲其提供了不少的便利,比如及時告知油庫的庫存情況、其他送貨人的價格等等。
當時社會上人們最熱衷討論的話題之一就是誰誰發了大財,誰誰做生意賺了大錢。周林的心裏也是一片火熱,每個月三四十塊錢的工資,已經無法滿足他的需求了,於是他不顧父親的反對,直接離職奮不顧身的投身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