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t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知道誰最先這麼幹的,但當第一個人那麼做後,大家就都這樣了。他們知道蒙代爾先生不是神,更不是什麼神的師徒、代言人、地上行走之類的,蒙代爾先生他就是一個……有權力有財富,但不會亂用的,好人。
他沒有《聖典》上神的偉力,也變不成高高在上的大光球。蒙代爾先生是個活人,他近在咫尺,他能給的,只是公正與秩序。
但魚尾區的大多數人們也知道,他們不需要一個揮揮手就能給出無數黃金、蜜與麪包的神,只要公正與秩序,作爲一個最平凡的普通人,他們就足夠了。
孤兒院那邊傳出來的說法,最恰當——先生是偶像,不是神。
神高高在上,總讓人們贖罪,花錢的那種。而面對先生(的畫像),少年男女可以向他傾訴戀愛煩惱,正當年的壯年男女會向他傾訴生活的疲累,大媽大爺願意和他嘮叨家庭瑣事,就連小孩子也會偷偷摸摸把自己藏零食的寶地分享給他。
在面對先生本人時……大家卻都不說話了。他們希望他少忙碌點,希望他能更快樂些。
“波比。”迪迪帶着哭腔問,“如果我皈依光明,先生能好起來嗎?”
“不。”波比摸了摸迪迪的腦袋,“如果先生死去了,那樣一個年輕、善良的人死去了,那不正恰恰說明了,光明是惡魔,是不想讓我們這些窮苦人過上一點點好日子的惡魔嗎?就像掃盲班裏說的,只有我們站在淤泥裏,某些人才會覺得滿足。不要向惡魔低頭,那不會給你換來好日子,只會讓你向深淵裏越陷越深。
如果先生活下來了,那也正說明,先生比光明更加地強大。然後那時候你皈依光明瞭,你要怎麼面對先生呢?
況且,即使你去了,你是真的皈依嗎?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