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幻影騎行器顯現
娛樂模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談起三輪馬車與魔力騎行者,世間衆人皆不陌生,即便是幼童也能大致勾勒出它們的輪廓。 在遠古時代,工藝條件受限,材料稀有,因此朱允熥構思的魔力騎行者與三輪馬車構造更爲精簡,主體設計簡潔至極。 他繪製的騎行者圖譜中,僅有一根主樑貫穿,隨後是兩輪轉動,輔以幾根魔法支撐架。 握柄同樣簡潔,其實這魔力騎行者構造並不複雜,關鍵的技術難點在於輪轂材質——需具備微弱的魔力緩衝。接着是連接驅動的神祕鏈條,需解決其魔力流動的奧祕。 最爲棘手的便是制動裝置。 依照朱允熥的構想,剎車線應採用鍊金鋼絲,而剎車板則需鐵石打造。 雖製作過程較爲繁瑣,但也並非無法克服的難題。 至於鏈條,情況複雜些,只能改用類鎖鏈結構,確保齒輪與鏈環孔徑匹配,問題亦可迎刃而解。 輪轂的魔力緩衝是個大問題,如今尚無法鍛造出魔力橡膠。 即便能造出,成本高昂且需求龐大,實非當前所能承受。 故朱允熥決定暫且不用橡膠,這不是即刻就能煉製出的材料,需要時日研習。 因此,他選擇了木製輪轂作爲替代方案。 解決這些難題後,朱允熥將設計圖交給工部尚書,命其依照要求製作這些組件。 騎行者的主樑與前後輪樞軸均需以堅韌不易變形的鍊鐵鑄造,最好選用魔法合金。 輪轂除中央的鍊鋼軸承外,整體支架與輪圈皆以木料製成,握柄同樣用木。 工部尚書不敢怠慢,拿到圖紙後立刻投入製作。 實際上,如握柄、主樑、前後輪支架及輪轂都不難製作,唯獨軸承頗費周折。朱允熥要求鋼鐵軸承,這就需要嵌入微小的魔法鋼珠,以打造這個時代最佳的軸承效果。 此外,齒輪的製作也有難度,必須精確匹配所需的鏈條比例。 容錯率近乎爲零。當然,儘管這些挑戰頗有些艱難,但大明帝國至今的發展,已能手工製造出任何可能之物。 於是,僅僅兩日光陰,工部尚書便親自將朱允熥所需的組件逐一送到他的面前。 朱允熥審視這些部件,相當滿意,隨即開始組裝。 一番精心拼合後,一輛由木材與魔法合金交織而成的簡易魔力騎行者展現在朱允熥眼前。 他試着騎行,立即察覺諸多問題。儘管能騎行,卻並不省力,還需大力蹬踏才能前行。 朱允熥推測,問題可能出在齒輪的比例未能精準匹配 簡單來說,前部的巨輪過於龐大,與之相連,驅動後輪的齒輪卻顯得微不足道。轉動一圈巨大的齒輪,小齒輪會疾速旋轉十幾圈,這樣的設計消耗的體力過大,平衡並未達到理想狀態,可以說,這是一套過於龐大的齒輪比。 於是,朱允熥匆忙記錄下來,打算調整前部齒輪的比例,使其趨向於均衡,以達到理想的轉換效率。 他又嘗試騎行一番,察覺到車把過於鬆動。把手與車架的連接處間隙過大,使得安裝後穩定性欠佳,轉向時有種漂浮感,彷彿與車身分離。 這個問題也被朱允熥銘記於心,他希望這兩處連接能密合無間,僅需留出少許允許轉動的空間。 此外,尚有一個困擾,那便是車輪在轉動時略顯滯澀。 歸根結底,軸承的製作工藝尚有欠缺。不過在這個時代,有這樣的技藝已屬不易,期待他們製造出更完美的軸承並不切實際。 更何況,車輪由木質製成,與硬實的地面直接接觸,自然無法帶來流暢的行駛體驗。 朱允熥暗自思索,如果可能,日後必須設法提煉出橡膠這種材質。 不必像後來的時代那樣製成完整的橡膠輪胎,僅僅在木輪邊緣包裹一圈橡膠,也能大大緩解木頭與地面硬碰硬帶來的震動問題。 此外,堅硬的木頭和路面相互摩擦,缺乏緩衝,甚至可能導致打滑。高速騎行時,急剎無法提供防滑效果,這些問題唯有橡膠方能解決。 儘管如此,自行車的基本形態已然完成。未來再加以改良,必定能趨於完美。 朱允熥騎行其間,心中如此評價。 就在這時,趙青竹從屋內走出,眼前展現出的是東宮院中,騎着自行車繞圈的朱允熥。她瞬間瞪大了眼睛,隨即飛奔過來驚歎道: “你先前繪製的圖樣,就是爲了打造這個神奇之物嗎?太不可思議了,它竟能載着你在庭院裏自由馳騁?而且還是雙輪,竟然不會摔倒?這簡直太奇妙了!” 看到趙青竹如此驚訝,朱允熥內心不禁得意一笑,穿越者的身份給他帶來了些許優越感。 他停下車,對趙青竹解釋道: “此物名爲自行車,是一種極其便利的出行工具。剛纔我在庭院裏騎了不下幾十圈,你看我毫不疲憊,反而愈發輕鬆。你要不要也試一試呢?” 趙青竹顯然興趣盎然,朱允熥於是下車,助她上車,教她如何駕馭。 然而趙青竹只顧蹬踏,竟忘記了把握方向,因此如同初學者一般難以穩定騎行。,! 還好朱允熥一直護在旁邊,指導她不必顧忌腳下,集中精力看向前方,手和腳協同工作,一手掌控方向,一手掌控速度…… 趙青竹在魔法學院研習已久,雖然駕馭神祕的飛輪木馬仍顯生澀,但在朱允熥的輕微引導下,她也能穩健地馳騁於魔法草地上。 畢竟她是武技世家出身,對平衡與應急反應的掌握遠超常人。於是,在一連串的神奇教導後,她迅速領悟了飛輪木馬的祕密,駕馭起來愈發得心應手。 最後,朱允熥的助力變得多餘,她已然能獨自駕馭這魔法木馬飛翔。 看到青竹自如地駕駛飛輪木馬,朱允熥臉上洋溢出欣慰的笑容。他明白,自己構思的這個奇幻發明,不僅古代人們能夠學會,還能真正地騎行,這意味着初步的成功。 只需後續進一步完善,將它推廣至整個王國便指日可待。 趙青竹環繞草地數圈後,停在朱允熥面前,滿目震驚地對他說: “這太神奇了!輕輕觸碰那個叫做‘風息制動’的符文,木馬就會平緩地停下,安全無比。我從沒想過,世間竟有憑兩個輪子就能翱翔的奇物!你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朱允熥沉醉於讚譽中,稍後纔回應,笑道: “之前我們的‘晨露香水’賺了不少,你說這飛輪木馬製成後又能賣多少錢呢?” 趙青竹回答:“具體價格我不清楚,但一定能賺個盆滿鉢滿,爲王室增添豐厚的財源。這比香水有趣多了,我相信許多人會爲了新奇,爲了熱愛,爲了追求而購買。” 朱允熥接着說:“你忘了最重要的一點,這木馬便於長途旅行,這纔是它的價值所在。如今的大明,各地都已經鋪設了魔晶石路。 在這光滑的路面上奔跑,定會更加便捷。就算兩座城池相距百里,駕馭它也僅需半個日辰。” 趙青竹深表贊同:“那何時開始大量製造呢?我想成爲這飛輪木馬的主人。” 朱允熥說:“別急,還需改進。我先騎着它去給皇祖父展示,你要不要坐在後座?” 在他的設計中,飛輪木馬後方有一個特別的魔法座椅,足以承載一人。 趙青竹依言橫坐其上,朱允熥便駕馭着飛輪木馬,離開了東宮,穿過皇宮的魔法廣場,向朱元璋的智慧殿堂不疾不徐地駛去。 沿途的宮女、太監和守衛看到這一幕,無一不露出震撼的表情。他們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太子殿下和他的王妃竟坐在僅靠雙輪支撐的神奇木馬上,平穩且快速地穿越廣場? 這不是遇到了奇蹟嗎? 這個物品超越了他們的認知,因此,無論是宮女、太監還是守衛,全都瞪大眼睛盯着,直到朱允熥漸行漸遠,他們才如夢初醒。 隨後,幾個宮女和太監開始竊竊私語,討論這個令人驚奇的景象 "這太孫殿下莫非是天賜睿智者,爲何他總能創造出我們前所未見,甚至難以想象的奇物呢?" "剛纔那物件,他竟安然坐在其上,輕盈地駕馭它穿越了長距離?這究竟是何等神奇的力量所驅使啊?" "我也不清楚呢,我們怎能與太孫殿下那般的智者相提並論,又如何能洞悉他所打造的奧祕之物呢?" 另一位宮廷侍女附和道: "正是,憑我們的智慧,怎能與太孫殿下相較?總之,太孫殿下創造的一切,必然非凡無比。" ………… 一路行來,朱允熥聆聽宮女、太監和侍衛們的議論紛紛,直至御書房的門外。 遠遠地,朱元璋正走出御書房,慵懶地舒展着身軀,打算找處陰涼之地品茗休憩。 然而他瞥見朱允熥騎着神祕之物疾馳而近,瞬間瞪大了雙眼,走上前問: "允熥,這是何方神物?這般器具竟然自行帶着你們過來?難道它有了靈性不成?" 朱允熥朗聲笑道: "皇祖父,這就是自行車,待我爲您解析其奧妙,您便會知曉,它並非靈性所驅……" 於是,朱允熥詳細地向朱元璋講解了自行車的工作原理:只需輕輕踩動踏板,大齒輪便會傳遞力量給小齒輪,使其動力倍增,驅動小齒輪轉動。 這有如槓桿之力,小齒輪轉動後會引發巨大的推動力,讓整輛自行車承載着朱允熥向前滑行。 朱元璋聽罷,雖未能全然領悟,但也大致明白了其理,遂看着朱允熥說: "允熥,你真是個天才,是我大明難得一見的奇才。這種奇妙的工藝,你竟也能造就,實在令人驚歎。不知我能否駕馭,會不會跌倒呢?" 朱允熥答道:"若您能掌握它,自然不會跌倒,但若無法駕馭,就很容易失衡。" 朱元璋一聽,立刻說道: "豈非與駕馭一頭桀驁不馴的野馬同理?那野馬左右擺動,抗拒駕馭,極難控制,稍有不慎便會摔下。若能馴服它,它便會俯首帖耳,任人騎乘。" 朱允熥思索片刻: "確實可以如此理解,只不過自行車不像野馬,性格各異,有溫順有狂野。它始終如一,關鍵在於騎手能否駕馭。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若學會了,並不能保證自行車易騎;若學不會,也不能斷定自行車難駕,問題全在於個人,不能歸咎於車。" 朱元璋領悟到朱允熥的言外之意:馬若難以馴服,或許是馬的問題。 若自行車騎不穩,那便是人的問題。朱元璋會甘心認輸嗎? 於是他對朱允熥說: "你能駕馭,我也定能做到。" 於是,他那堅毅的性格和要強的脾氣驅使他踏上學習騎自行車的旅途 然而,命運弄人,朱元璋這位年邁的王者,挑戰騎乘神祕的鐵輪獸,註定面臨困難重重。 若換成一個稚嫩的孩童,他定能在瞬息間與這鐵輪獸心意相通,因爲孩子們擁有與生俱來的靈巧天賦。然而,隨着年紀增長,人們的這種天賦逐漸消退。故此,儘管朱元璋反覆嘗試,仍無法馴服這桀驁不馴的鐵騎。 朱允熥耐心十足,始終在一旁扶持,用心教導,經過半個時辰的苦練,朱元璋也只是在朱允熥的幫助下,勉力維持平衡。 一旦朱允熥放手,朱元璋騎行不過數十步,便會手忙腳亂,失去控制。但他固執地宣稱已掌握技巧,堅決不讓朱允熥繼續扶持,堅信自己能迅速駕馭。 朱允熥無奈放手,緊接着發生的一幕,讓朱允熥啼笑皆非。只見朱元璋在廣袤的魔法廣場上,駕馭鐵輪獸,起初尚算平穩,但不久便開始搖晃不定,雙手瘋狂擺動,險些釀成災難,將他從坐騎上掀翻。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朱元璋不得不雙腿落地,緊握剎車,才使得鐵輪獸停下。雖無實質性危險,但這幅狼狽的模樣,不禁引人發笑,連朱允熥和趙青竹都幾次忍俊不禁。 朱元璋越是這般挫敗,越是激發了他的鬥志。身爲開國之君,怎能忍受這樣的恥辱?若無法學會,明日朝會之上,他該如何面對臣民?:大明: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