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破咒之計
娛樂模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久,有關河口縣的神祕流言,飛快地飄進了朱允熥的耳畔。 朱允熥在得知民間的種種傳說後,立刻察覺到了其中的異常。 據說,某些池塘一夜之間乾涸,顯露出刻有神祕符文的石塊,某些廟宇中神只的預兆預示着乾旱將至。 各地都出現了各種徵兆,還有些預言師有意無意地暗示即將來臨的災禍。 瞭解到這些情況後,朱允熥斷定這是人爲操縱的詭計。 身爲一位穿越者,他對製造恐慌、散佈謠言的手法再熟悉不過。 甚至在穿越前,他還模糊記得家中長輩也曾因一則謠言,慌亂地搶購了一袋又一袋的鹽。 鹽足足喫了很多年,家中仍未用完,而所謂的鹽荒卻從未發生。 接着又發生了搶購大米的熱潮,甚至後來連藥品也成了搶購的目標。 然而,那些囤積了大量大米和藥品的人發現,這些物資始終供應充足。 他們在謠言盛行時高價購入,除了讓商賈大發橫財,實際上毫無益處。 這足以證明,謠言這東西,真是人心難測。 有人深信不疑,有人盲目跟風,也有人雖不信,但看別人買,自己不買似乎也不妥。 總而言之,一旦謠言四起,似乎很難平息,即使拿出證據澄清,仍有不少人會以防萬一,大肆採購。 只要有一個人購買,就會引起他人緊張,進而跟隨買入。 這個問題無解,猶如陽謀,明擺着的事情,人們卻難以抵擋,無法逃脫這個計劃的掌控。 縣衙大堂內,縣令望着朱允熥,憂慮地說: “殿下的皇孫,該如何應對啊,我們清楚這所謂的乾旱純屬無稽之談,很多百姓也是心知肚明。 但氣氛已被煽動至此,即便明知是假,許多人也會去買糧。現在那些賣糧的商人,都把糧價翻了倍。 如此下去,孫老就會利用此事,高價傾銷他囤積的大量糧食。這簡直是用最卑劣的手段榨取民脂民膏。 最後受損失的將是百姓,而孫老的糧食卻讓百姓高價買單,讓他賺得盆滿鉢滿,實在可惡。” 朱允熥深知眼前的危機非同小可,他未曾料到,這位孫老竟會藉助流言蜚語,一招直指他囤積的糧食。 原來,這位孫老意在遏制魔薯種子的生長,只要魔薯無法茁壯,百姓便只得繼續依賴傳統的作物維生。 大部分百姓將繼續忍飢挨餓,而他掌控的糧食將成爲永恆的財富,隨時可出售換取金銀,確保他及後代子孫衣食無憂。 然而此刻,孫老也察覺到,阻撓魔薯種植的策略難以實現。 他已然陷入被動,因此決定劍走偏鋒,計劃傾銷手中所有的存糧。 他提前將糧食兌換成貨幣,於是策劃了這場謠言風暴。 如今謠言四起,不論真假,必將引得大批百姓搶購糧食,甚至願意高價競購。 正如縣令所言,這無疑是在讓百姓爲孫老的貪婪買單。 孫老則肆無忌憚地操縱着民衆,還狠狠扇了朱允熥一記耳光。 若讓他得逞,各地的地主鄉紳都將效仿此舉,捏造虛假的饑荒,迫使百姓爲他們的貪婪埋單。 那將爲整個大明王朝掀起無謂的風暴。 讓百姓承受代價,爲地主鄉紳買單,這樣的事絕不容許發生。 朱允熥必須即刻阻止,否則全國的地主鄉紳將紛紛效仿。 縣令見朱允熥沉吟,急切問道: “殿下,該如何破解這困局?我現在就張貼告示澄清此事? 還是直接公開揭露,這完全是地主鄉紳的陰謀詭計?” 朱允熥搖頭道: “沒用的,你再怎麼解釋,總有人會出於謹慎買糧。只要有購買,就會形成惡性循環,解釋越多,只會越亂。” 縣令焦急地問: 我命令他們毫無保留地獻出儲備的魔法穀物,最終卻沒有給予任何回報,使他們承受了沉重的損失。 此事因讓衆人感到羞恥,且不便公開談論,因此他們始終保持着沉默,未曾泄露半點風聲。 畢竟這關乎他們的聲譽,更牽扯到鄉紳地主們的隱祕交易,一旦公之於衆,將會對他們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在那種境況下,他們被迫扮演了慷慨之士的角色,倘若揭露真相,不僅會失去金錢,連好不容易建立的正義形象也將毀於一旦。” 朱允熥所提及的,是先前在虎口縣,他表面上與那些鄉紳地主共謀,號召富裕階層捐獻魔法糧食和金幣,以緩解地域貧困。 然而,鄉紳的地租和捐糧悉數歸還,富人的捐獻則由他們雙方平分。 但最終,朱允熥並未與鄉紳地主分享利益,而是將他們投入的魔法穀物,以及誘騙來的他人捐贈,全數用於救濟民衆。 朱允熥打算在此刻再次運用此策略。 縣令對朱允熥在虎口縣的過往一無所知,也不清楚朱允熥的新計劃,依舊困惑不解。 於是朱允熥未做過多解釋,下令道: “傳達旨意,本太孫在縣衙設宴,邀請河口縣所有鄉紳地主,共商應對乾旱魔災的對策。”,! 縣令疑惑地回應:“殿下,既然乾旱魔災是虛構的,爲何還要召集他們來討論對策?” 朱允熥回答:“我之前沒說過嗎?真假已不再重要,關鍵是許多百姓可能信以爲真。所以我們必須表現出可能真實的態度,採取非正統的手段來應對。照我說的做,到時候你就會明白了!” 縣令聽罷,只能選擇信任朱允熥,隨即按照他的意願,以朱允熥的名義高調發出請柬,宣告邀請河口縣的鄉紳地主共商應對可能的乾旱魔災的措施。 消息迅速傳開,百姓皆知,孫家府邸的老主人孫老接到邀請後,原本得意的神色瞬間變爲迷茫。 原本一切都在按他的預想進行,他料定朱允熥和縣衙必定會發佈告示,駁斥這種所謂的乾旱魔災謠言,向民衆保證絕對不會發生此類災難。 然而現實並不如他所料,縣衙和朱允熥似乎真的信以爲真。這突如其來的轉變讓孫老猝不及防,他不禁思索,難道他們真的相信了這個故事? 否則,縣衙怎麼會爲了此事找他們商量對策呢? 倘若他們不信此等異象,又何需向他們徵詢計策呢? 故此只有一種解釋,那便是他們竟深信不疑。 想到此處,孫老嘴角勾起一絲譏諷的笑意,道: “言辭間誇讚那位智勇兼備的皇太孫,讚頌他的聰慧睿智……實乃笑柄,我這點微末伎倆,能哄騙那些矇昧的平民已屬不易,竟連尊貴的皇太孫也一同瞞過? 他竟真信以爲真,還要召我等鄉紳領主共商應對之策?實在可笑,實在荒謬,教人嗤之以鼻啊。” 陡然間,孫老感到朱允熥或許並不如他原先所想的那般令人畏懼。 先前種種憂慮,現在看來,似乎確是杞人憂天。 孫老此刻心中完全釋然,甚至略帶傲慢。 於是當夜,孫老便與河口縣的其餘幾位鄉紳領主一同高調踏入縣衙大堂。 所謂演戲得全情投入,如今朱允熥這位糊塗蛋竟信了旱災饑荒之說,還請他們共商對策。 這豈非天賜良機? 豈非明示官府與皇太孫同樣認同旱災將至? 這對孫老而言,無疑是天大的好事,縣衙與皇太孫都信以爲真,百姓怎會不信? 這豈非對孫老售糧計劃的大有裨益? 故而孫老認定,此時此刻,朱允熥無意間成了他的大幫手。 他甚至能將家中存糧的價格翻上一番。 懷着這樣的想法,孫老得意洋洋步入縣衙的會客廳。 縣衙偏廳內,早已備好豐盛的宴席。 朱允熥已然落座,見孫老與衆鄉紳領主到來,立即起身請他們入座。 此刻孫老看向朱允熥的目光滿是熱切,原本以爲朱允熥會揭露他,卻不料朱允熥竟是他的貴人。 而朱允熥看着孫老,眼中亦流露出敬重貴人的神色。 兩人各懷心思,只是朱允熥的心機更爲深藏不露。 至少孫老還未意識到,接下來他將面臨何等境況。:大明: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