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魔法共鳴
娛樂模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文采殿內,楊榮、楊溥與楊士奇,近來在朱元璋的提拔下晉升,加入了魔法議會,成爲了議會中尊貴的長老之一。這個議會原先已有幾位長老,但朱允熥執掌權力後,總覺得他們的理念與他在魔法教育上的觀點不合。 無法按照他的理念來決策諸多重要事項。在朱允熥微妙的示意下,朱元璋設法調整了議會的陣容,撤換了原有的幾位長老。 文采殿中的楊榮、楊溥、楊士奇,早先已榮獲大法師頭銜,如今朝廷衆多事務實際由他們三人處理。於是,人們皆知,魔法議會的核心已然成爲他們三人的“三陽魔法陣”。 這是否象徵着舊時代的終結,新時代的崛起? 朱允熥與全新的“三楊”魔法議會,預示了一個嶄新的紀元。 抵達文采殿,楊士奇望見朱允熥,撫着稀疏的鬍鬚笑道: “看來我們的王儲殿下又有重任要託付給我們了。讓我猜猜,嗯……恐怕是關於學院的事吧?” 朱允熥指了指楊士奇,微笑着說: “你啊,說你是狡猾的老狐狸,似乎有些貶低你。除此之外,還真找不到更好的詞來形容你的智慧。” 楊士奇朗聲大笑,雖然他還不到三十,卻心機深沉,常顯老成。楊溥和楊榮亦是如此。 笑聲過後,朱允熥繼續道: “沒錯,學堂之事向來棘手,即便朝廷也頗感困擾。以往建立學院,需付出巨大的金銀代價。如今,朝廷雖一貧如洗,卻擁有無盡的魔石儲備。 有了魔石,便能推動這些計劃,無需擔憂學院的建成。然而,文化的傳承,如你們所知,多掌控在豪門世家之手。這些世家幾乎壟斷了知識的傳授,因此建立學院不成問題,但要讓天下學子都有書可讀,實乃難事。 不知三位有何良策,能破解此僵局呢?” 聞言,三人皆皺起眉頭,陷入深思。 過了一會兒,楊榮開口道: “雖說朝廷擁有豐富的魔石,但要讓全民讀書,僅建造學院和購置教材所需的資金便是個天文數字。” 楊溥接着說: "此乃一重困境,復有一難。即便我們擁有豐裕之財,欲批量制書,亦非易事。 然而,書卷之精髓,多由豪門望族所掌控。 其手中握有的智慧與古卷祕典,斷然不會輕易獻予王廷。 是以,即使盼天下學館皆有書可閱,也只能依賴現存之卷及王廷藏書閣內的典籍。然而,此仍不足矣,內容匱乏之患猶存。" 此二難,朱允熥心中早有考量。 以當前造書技藝觀之,其代價確高昂。一卷書雖可通過雕版術大量複製,然成本不菲。 造紙所需,價已不賤,加之排版印刷,耗資亦頗巨。 總而言之,此乃耗費甚巨之事,尤其是朱允熥願令天下稚子自幼便有書讀,所需數量之巨,難以言表。 此事非旦夕之間,可成就者。 自古至今,諸多統治者欲做大事,然多因金錢糾葛,終無果而終。 是以,楊榮等人慾速將此情稟告朱允熥,讓他知曉,若真要大量製造書籍,代價必定可觀。 若決心已定,當早作籌謀,免得中途退縮,反致損失慘重。 對此,朱允熥答道: "花費之事,毋需過於憂慮。朝廷現今財雄勢大,大批量制書絕非難題,財力足以承擔。 況且學館建成之後,可適度收取學金,當然,僅是最起碼的象徵性費用而已。 即便如此,此亦爲可觀之入賬,短期內或許無法填補書局與學館建造之開支,但長遠看來,終能爲朝廷分憂。 至於大部分有益書籍爲豪門所掌,吾意在先公告天下。 喚起家有藏書之人,共襄盛舉,捐贈書籍。相信必有明智之士或世家,願爲公益出力。 如若有人不願捐書,不願釋出家中智慧,亦無妨。可用現成之書作爲基礎教科書,日後再徐徐蒐集,逐步完備。總之,此事皆有應對之策。 今日召爾等前來,便是希望共議此事,制定細則,一旦無誤,下僚即可付諸實踐。" 楊榮聞言,以文雅之笑回應,道: 在文華殿,與三楊商議完要務,朱允熥踏回了東宮的神祕領域。這裏,朱元璋曾爲朱允熥設下一批侍臣,隸屬於巫師府,平日輔助他處理各類奇幻事務。 步入東宮,一位官員立刻迎上,向朱允熥稟告:“殿下,朝廷局勢穩定,您先前推行的法令也在順利實施。是否考慮巡遊四方,以示王恩浩蕩?” 朱允熥沉思片刻,回應:“天下安寧,四海昇平,按規矩,本宮的確需巡歷各地,尤其是那些藩王守護之地。這樣吧,依照傳統,你們準備一份行程草案,待孤有空,便啓程巡遊。” 官員領命離去,朱允熥則找到了趙青竹,兩人難得享受靜謐時光,一同品茗、交談,翻閱魔法典籍,頗爲愜意。 趙青竹品嚐過一塊魔法糕點,對朱允熥說:“花露水和飛行車的產業現已遍佈全國,每日爲皇家金庫帶來的財富比以往整月賦稅還要豐厚。這富饒的資金足以支持您在全國開辦法師學館,併爲它們提供豐富的魔法書籍,無需過多憂慮。”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朱允熥輕輕頷首,接着道:“道理我都明白,但有些事必須未雨綢繆,否則稍有不慎,便會功虧一簣。” 趙青竹聽後深以爲然,於是問朱允熥接下來有何打算。 朱允熥答道:“這些事我已經安排妥當,由下屬處理,我無須操心。嗯,近來我可能要出門一趟,身爲太孫,理應時常巡遊天下,體察民情,同時監督各地藩王的舉動。” 趙青竹立刻表示:“那麼到時候,我陪殿下一同出行。” 朱允熥微笑着,趙青竹總是在這種遠行時陪伴左右,雖然她未曾明言,但關心朱允熥的安全顯而易見,她擔憂朱允熥在外可能面臨的未知危險…… 在趙青竹的存在下,這樣的危險確實如同虛無,已被無形中化解。 朱允熥微微頷首,說道:“很好,這次巡遊各地,我要仔細觀察那些領地的諸侯王。我要看看他們是否像昔日的秦王朱爽,欺凌民衆。同時,也需瞭解諸侯們的領地勢力,爲日後調整封疆大計做好準備。” 趙青竹聞言,眉心微蹙,對朱允熥道:“削弱諸侯?殿下,他們畢竟是皇族一脈,是陛下膝下的子孫。若此時削權,會不會引起不必要的動亂?皇祖父對此又會作何感想呢?” 朱允熥淡然一笑:“我只是限制他們的影響力,並非剝奪他們的地位。這一點,你不必過於憂慮。” 趙青竹雖略顯不安,但朱允熥接着說:“削弱諸侯是勢在必行的。一則穩固我的統治,使天下的權柄更爲集中;再則防止地方諸侯勢力坐大,以免對民衆不利。有些事,我看得比你們更遠,這是毋庸置疑的。” 趙青竹點頭,自嘲一笑:“我竟然在此教導你,真是可笑。” 朱允熥回以微笑:“你能有此見解,已屬難得。” 趙青竹立刻面露得意之色。隨後他又提道:“我還聽說,東海之濱的島嶼國和遙遠的高麗似有異動,是否需要防範?畢竟兩國素來心懷狼子野心,不可掉以輕心。” 朱允熥笑道:“我當然明白,兩國覬覦已久,遲早會給大明帶來麻煩。所以此刻,這正是我們大明的一個良機。若高麗與島嶼國真敢冒進,我們就藉機一舉解決這兩個威脅。因此,即使知道他們的動態,也要裝作不知,引蛇出洞。若過早應對,豈不是讓他們收手不前了?他們不挑釁,我又如何找到機會消滅他們呢?” 趙青竹聽後恍然大悟,原來朱允熥早已有了決斷。他思考片刻,說道:“以大明現今的實力,的確無需懼怕島嶼國和高麗。” 朱允熥笑着點頭,端起茶杯道:“好了,此事暫且放下。今天,讓我們好好享受寧靜時光,不談國事。” 趙青竹笑着應允,兩人便品茗交談,話題轉向了一些閒逸之事。朱允熥一時興起,開始回憶起他在未來世界所知的一些神奇工藝,如制皁之法、玻璃的煉造以及鋼鐵的冶煉技術等等…… 這些神器,都是爲了提升凡人們日常生活的魔法,旨在不斷昇華民衆的生活品質。 一番深度交談後,趙青竹驚歎於朱允熥的廣博知識,彷彿世間無物能逃過他的洞察,無事是他無法駕馭的。 幾日之後,朱元璋找到朱允熥詢問: “聽說你計劃環遊魔法世界,但現在,高麗國與東瀛島國似乎正窺伺着我大明帝國的北方邊境。 此刻你離京,豈不是給了他們下手的良機?” 朱允熥卻對朱元璋笑道: “皇祖父,這正是孫子所期待的情勢。若我一直留在王城,他們固然會動手,卻不知何時動手。 但若我離開,他們必然認爲時機已到。如此,豈不是立刻能誘使他們露出爪牙? 他們自以爲掌握了一切,何不利用這點,反將他們掌控於股掌之間?” 朱元璋一聽,瞬間領悟其意: “你是有意創造契機,催促他們快些行動,對吧?” 朱允熥輕輕頷首: “沒錯,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迅速決戰,掃清障礙。” 東瀛島國、高麗國,以及朱允炆密謀尋找時機,對大明帝國下手。 但他們渾然不知,他們的每一步行動,早已落入朱允熥的佈局之中。 此刻,在高麗國,國王李成貴望着身旁的東瀛公主,激動地對朱允炆說: “有情報傳來,大明皇太孫朱允熥即將離京,以太孫之姿巡遊魔法世界。” 聞言,東瀛公主與朱允炆皆面露興奮。 接着,朱允炆開口: “巡遊四方,耗時頗長,畢竟各地都需要涉足。這樣一來,就爲我們創造了良機。” 李成貴贊同地點頭: “確實,我也是這樣想的。如今大明許多事務皆由這位太孫裁決。若他短時間內離開權力中樞,前往別處,便是爲我們製造了破綻。 特別是等他遠離,我們立即發兵攻打大明,等他意識到,想要回京重掌大權,可能已爲時已晚。” 高麗公主連忙問道: “那你們有何妙策和部署?”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高麗國王與朱允炆相視一笑,朱允炆隨後說: “這是絕佳的時機,我們要密切關注朱允熥的行蹤,一旦發現合適的機會,就立刻發起攻擊。 如此緊迫,我建議東瀛的大軍也祕密向高麗集結。大軍匯合後,靜待最佳時刻,全力出擊。” 李成貴也點頭附議: “不錯,東瀛的兵馬應儘快趕來與我們會師。” 談起那位高麗國的國王李成貴,他可是一位藝技超羣、膽識過人的君主。即使此次目標直指大明,他竟允許東瀛國的戰士踏入高麗的土地,這無疑彰顯了他的豪情。 也許他確實不擔憂東瀛國對高麗有所圖謀,或者他完全有信心,無論發生何事都能妥善應對。 不論如何,這種魄力的確令人歎服。於是,衆人開始迅速策劃起具體的行動計劃。 另一邊,大明境內,幾天之後,朱允熥帶領大軍自京師的大道啓程,巡視各地。他的首站便是北境。 此舉的目的,正是爲了讓東瀛國和高麗國能毫無顧忌地向大明進發。因爲巡視天下,每個角落都需涉足。若朱允熥先去他處,高麗國與東瀛國便會憂慮,不知他何時會巡至北疆,令他們猶豫不決,難以抉擇動手時機。 此刻,朱允熥首選北境,便立刻掃清了北邊的疑慮。這表明在後續的巡視中,北疆必定不會再被觸及,豈非直接確保了安全? 於是當晚,朱允熥抵達了北邊的冰霜城。此城正如其名,冬季來臨,整座城市宛如冰雕王國,雪花紛飛,滿目皆是精美的冰雕。幸而現在正值夏日,城內卻頗爲燥熱。 冰霜城的居民得知大明皇太孫駕臨,紛紛自發出城迎接。朱允熥功勳卓着,對大明而言,他便是全體民衆的恩人。他實施的各項政策,真正讓百姓過上了尊嚴的生活,徹底掙脫了往昔的困苦。 昔日,天下多數百姓只得屈身爲鄉紳地主的佃農,一年辛勤勞作,卻僅能換取微薄的口糧和酬勞。有時甚至無奈之下,只能把自己賣給大戶充當奴隸,底層百姓苦不堪言。 幸而,大明皇太孫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賦予百姓土地,保障了他們的食物來源,使他們實實在在掌握了田地的所有權,防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奪走他們的田土。 更甚者,他還引導百姓種植能填飽肚子的土豆,這一切一切,都是朱允熥爲大明民衆付出的努力。他帶給百姓美好生活的同時,諸如露水晶、風行者馬車等創新之物,也爲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在這個北方的冰雪王國,冬季的嚴寒堪稱魔界之吻,有時氣溫會驟降至遠低於冰點的駭人程度,每年都有無數生命被無情的冰爪吞噬。 幸運的是,朱允熥發掘出了神祕的煤礦,朝廷隨之啓動了全國性的煤炭供應,以低廉的價格售給各地的民衆,爲北方的人民帶來一絲暖意。 儘管起初仍有些家庭因煤炭的價格而望而卻步,朝廷隨即出臺了援助貧弱的法令。經過仔細調查,確認貧困的家庭將得到朝廷贈送的定量煤炭,以抵禦無情的寒冬。 這些措施,一項項惠及百姓,無疑對他們的生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支持。因此,人們感激朱允熥,甚至視他爲超凡的存在,這並非空穴來風。 此時,朱允熥站在冰城外,望着那些簇擁在城門,熱切歡迎他的民衆,心中滿是喜悅。也許,這就是爲人民謀福祉的意義所在。 在如潮水般的歡呼聲中,朱允熥步入了冰城。進入縣衙,即便在此,門外依然聚集着大批民衆,他們不斷高呼:“太孫殿下,千秋萬代!” 他們久久不願散去。而在縣衙內,朱允熥端坐,下面的縣衙官員紛紛跪拜。縣令激動地說道: “太孫殿下,冰城的民衆對您的敬愛之情,讓微臣深受感動,這情景前所未見,後無來者。” 朱允熥輕輕一笑,回應道: “爲人民服務,他們自會在心中銘記。他們心中的天平,能分辨是非。所以,爲官者也應在心中立一杆秤,明白何爲當爲,何爲不當爲。百姓們的明理,你們也當效仿。” 縣令和其他官員齊聲道:“感謝太孫殿下的教誨。”:大明: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