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光明帝國的擴張
娛樂模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安南王深感懊悔,倘若當初不曾過分貪婪,也許今日境況便會有所不同。 然而,一切悔意於事無補。歷史的車輪已經滾動,不容逆轉。 儘管他向光明帝國表達歉意,承諾種種補救措施,卻仍舊無力迴天。 事已至此,光明帝國已兵臨城下,任誰也不會輕易罷手。 安南王並非愚昧,若換位思考,他亦不會輕易放棄。因此,他選擇了屈服,自願獻出國祚,將安南奉於光明帝國之下。 因爲,他別無選擇。即便心有不甘,面對光明大軍,唯有屈膝求生。 唯有如此,方能保住自身性命。否則,光明帝國即使取其性命,依舊能輕鬆掌控安南。 既然結局已定,何不爲自己爭取一線生機? 於是,安南終被光明帝國納入版圖,儘管諸多民衆憤懣不已,但這又能如何? 王室的決策失誤,導致了今日之局,民怨無法撼動這既定的命運。 是夜,朱允熥便收到了安南臣服的消息。 他即刻頒佈命令,要求沐春風率軍全面接管安南全境,同時設法說服安南原有朝臣,讓他們繼續擔任職務。 畢竟,如果朝臣盡失,安南必陷混亂,光明帝國需時日方可完全掌握。 依靠這些官員,才能平穩過渡權力。 同時,朱允熥書信一封予朱元璋,通告喜訊之餘,請求派遣更多官員及兵馬進駐安南。 信中還提及,不久他將返回京城。 朱元璋接信後,滿心喜悅,未曾料到朱允熥竟一舉征服整個安南王國。 在那遙遠而神祕的艾瑞西亞大陸,一場命運的轉折正悄然降臨,爲朱元璋帶來了一連串的奇蹟與挑戰。安南王國,這片曾是邊陲之地的神奇土地,雖不大,但在大明帝國的眼中,它的重要性堪比一整個省份。朱元璋,這位雄心勃勃的君王,毫不猶豫地宣佈,安南將成爲大明疆土上的一個嶄新省份——安南省,如同當年大理王國化身爲雲之南境般輝煌。 爲了治理這片新得的疆土,朱元璋精挑細選,派遣了一位智慧與勇氣並存的官員前往安南,出任布政使,負責安南省的日常政務。一系列重要職位也隨之填補,確保這片土地在帝國的羽翼下繁榮昌盛。消息傳來,朝野上下無不歡騰,大明版圖的擴展,於衆人而言,不僅是榮耀的象徵,更是國家實力的彰顯。 特別是安南國昔日屢次無禮挑釁,今日卻化爲大明麾下,此番勝利不僅振奮人心,更讓人見識到了朱允熥麾下火炮軍的威能。這些士兵雖擁有先進火器,未曾經歷真正戰火洗禮,但兩場戰役下來,火器已然封神,無論是北境的狼煙還是南疆的烽火,火器均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尤爲令人矚目的是,他們以少勝多,書寫了一段段傳奇,讓天下人見識到了火器的威力,昭示着新時代戰略的變革——不再是兵力多少決定勝負,而是科技的力量改寫了戰場規則。 戰事平息,朱允熥的雲南之旅亦收穫頗豐,不僅推動了雲南的發展,更將安南納入帝國版圖。於是,他決定在數日後,帶領麾下勇士踏上歸途,重返南京。諸多事務亟待處理,尤其是東島國、高麗國以及朱允炆聯合進犯之事,至今懸而未決。兩國的皇族,此時已被囚禁於京城,靜候審判。朱元璋並未貿然行事,似乎在等待朱允熥的意見,或是想將此難題交予他解決。 在雲南逗留兩日,確保局勢穩固後,朱允熥對沐春再度叮囑一番,隨即率領大軍踏上了回京之路。歸途中,他們不急不躁,此刻大局已定,雖有繁複事宜等待處理,但時間尚寬裕。朱允熥如來時一般,悠然自得,緩緩向京城進發。 數日之後,當朱允熥重回南京,這座古老而繁華的帝都,在他精心制定的規則之下,已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在古老的阿斯蘭德,石板路間穿行着各式奇異的獸骨車與魔法車,每一輛都散發着不同元素的光芒。城中各路口,法師們操縱着紅藍兩色的魔法球,它們如同星辰般交錯旋轉,引導着往來車輛的秩序。這巧妙的魔法陣,將首都塔爾西斯的交通掌控得井井有條,保障了市民的出行安全,也爲這座城市增添了神祕的魅力。 此景令朱允熥心生喜悅。他以未來世界的記憶與智慧,將古老國度帶入了一種似夢似幻的新生活。這種融合古今的創舉,使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與榮耀。身爲帝國繼承人,能提升百姓福祉,是他心中最引以爲傲的事。 回至宏偉的水晶宮殿,朱元璋第一時間召見了朱允熥。皇帝的眼中閃過複雜的光芒,他不得不承認,朱允熥的才華橫溢,超乎常人。火炮的威力,讓他深刻認識到孫子已將帝國推向一個嶄新的高峰。大明王朝,將成爲這片大陸無可爭議的霸主,歷史將因他而改寫。 於金碧輝煌的皇家書房,朱允熥與朱元璋商討了關於高爾利王國、東島嶼帝國以及朱允炆勢力聯盟,企圖侵犯大明之事。一番深談後,朱元璋的戰略簡潔而有力:欲藉此良機,一舉吞併高爾利王國,將其納入大明版圖;同時,徹底摧毀東島嶼帝國。,! 對此,朱允熥表示強烈贊同。作爲一名時空旅行者,他對那兩國對華夏的惡意瞭如指掌。若不除根,後患無窮。乘此機遇徹底解決,將惠及千秋萬代。 只見朱元璋凝視朱允熥:“此事,你早有定奪。此前你曾言,若東島嶼國膽敢再次挑釁,必親自領軍,蕩平其國。今時今日,你是否依然決心堅定?” 朱允熥微笑,望向朱元璋,知曉此刻的皇帝渴望有所作爲。哪位君王在位,不想留下赫赫功績? 即便是朱元璋,也難逃此願。或許因其出身低微,更渴望證明自身價值。從一介布衣到萬人之上的轉變,令他內心深處存有自卑。縱觀千古帝王,有幾人出身貧寒? 即便是漢高祖劉邦,起初亦是十里亭長,非等閒之輩。相較之下,朱元璋自衆多帝王中脫穎而出,之低,出身之微,實屬罕見。 在他一步步登上王座之後,實則長久以來都欠缺着,一股唯有貴族血脈方能擁有的傲骨。 或許亦缺少那樣的宏圖大志,因此他對自身的追求更爲嚴苛。 他欲與歷代帝王相較,總感在身份之源稍顯不足。 畢竟血統,在遠古時代是一件極爲重大的事項。 如若出身低微,即便是登基爲王,心中總會有些許自慚形穢。 正因爲此,他立志超越所有前朝帝王,展現出更輝煌的成就,以此昭示其偉力。 若能在此時將邪月島與冰霜之地徹底抹除,定會在他的豐功偉績上,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誠然,雖依賴於朱允熥之力,但如今坐鎮天下的仍是朱元璋,是洪武盛世。 無論何人所爲,總脫不開朱元璋的一份功勳。 擁有這樣的念想,本無可非議,而朱允熥雖洞悉朱元璋之意。 但他內心同樣明瞭,摧毀冰霜之地與邪月島具有何等意義。 身爲時空穿梭者,他更清晰認識到,這兩片土地對華夏兒女意味着何種威脅。 若能將其蕩平,華夏未來的日子將更爲安寧,減少兩大敵對勢力。 於是,朱允熥凝視着朱元璋希冀的目光,輕笑說道: “既皇祖父亦願孫兒征服冰霜之地與邪月島,那便讓大明的雷霆,越過冰霜與邪月。 令大明的震響,籠罩這倆可憎之地。使他們在轟鳴與震顫中,懊悔與醒悟。” 朱元璋笑容滿面,他望向朱允熥道: “吾孫氣魄非凡,此番祖輩亦將隨汝揚名後世。” 朱允熥微笑,翌日早朝,他立於朱元璋一側,朱元璋高坐龍椅。 他的面容洋溢着興奮與激昂。而在殿堂之下跪拜的是邪月島公主與冰霜之地君王。 此時的冰霜之地君主極度恐懼,畢竟作爲大明之附庸,乃至華夏曆代附屬。 冰霜之地一直對大明卑躬屈膝,而今竟敢背叛大明,興兵犯境,這無疑是對主人的反叛。 故此,冰霜之地君主心驚膽戰,只見他匍匐於地,不停磕頭哀求,企圖保全自身性命。 然而,面對朱元璋的冷酷,他深知,這希望渺茫。 相比之下,邪月公主顯得更爲鎮定,她僅以幽怨目光注視朱允熥。 她明瞭,這計策或許並無差池,若要責怪,應怪罪眼前這位男子。 若非眼前之人過於強大,他們的謀劃或許已得逞。 直至今日,她仍未反思,不懂得自我檢討,仍舊歸咎於對手實力超羣。 不能不說,此國度之人,思維向來奇異。 她的異類,宛如身旁的朱允炆一般。 此刻,那朱允炆,亦是帶着幽冥之光,冷眼凝視着朱允熥,同時目光穿透至朱元璋。 他對朱允熥之恨,猶如深淵;對朱元璋,更是怒火中燒。 他怨恨朱允熥過於璀璨,奪走了他自認爲應得的皇孫寶座。 這一切,不過是他的癡心妄想。 同時,他也怨恨朱元璋瞎了慧眼,竟選擇朱允熥。 然而,他未曾深思,若朱元璋真選了他,那纔是真正的盲目。 朱元璋仰望宮殿穹頂之外,目光如炬,掃過下方文武衆臣。 在這寂靜無聲的氛圍裏,每個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無人知曉朱元璋將如何懲處高麗國、東瀛國,以及朱允炆。 在這死寂中,朱元璋緩緩啓脣: “高麗國,本是我大明之附庸,卻兩面三刀,不僅向北元示好,暗地裏更認賊作父,實乃卑鄙無恥。 吾曾嚴詞警告,奈何爾等執迷不悟,竟敢與東瀛勾結,反叛大明。此等叛逆之舉,實在令人髮指。 莫非已忘卻,高麗國乃大明之屬國?汝等難道不畏大明天威浩蕩?” 聞言,高麗國君李成桂身軀顫抖不已。 過往的野心,如今破滅,面對大明,面對大明天子,恐懼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李成桂連連叩首,哀求道: “大明陛下聖明,小王知錯,誠心悔過,請陛下寬宏大量,饒恕小王這一遭。 皆因東瀛妖女花言巧語,迷惑小王心智,請陛下明鑑,從今往後,高麗國願永世歸順大明。 小王更願,親侍大明陛下左右。” 朱元璋面色陰沉,厲聲呵斥: “爾等背主之人,留於身邊豈非禍患?罷矣,自此,高麗國即爲我大明之一省!”:大明: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