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筆隨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實吧,我聽聞過,雖然咱們國家那時還沒建核電站,但準備工作可是做了不少。”愛美神也似乎想到了什麼,“我在北邊的基地看過些資料,很多其實是公開的,只是年代久了,現在的人不大在意。”
那會兒還沒有電子文檔,舊資料躺在檔案室、圖書館裏,無人問津,也就慢慢被人遺忘。
“六十年代的時候,爲了東海和華東那塊兒電不夠用的難題,就動了念頭要建國內第一座核電站。”
“到了一九七〇年春節前頭,上面的領導說了,長遠看,華東缺煤又缺油,要想解決電的問題,核電得上,就這樣東海那邊就開始搞核電站了。”
“經過多少個春秋的籌謀,四面八方的研究所都爭着要啃原子能發電這塊硬骨頭。一九七四年春三月,上頭的指示下來了:‘咱得守着不糟蹋土地,不禍害鄉親的原則。’照着這旨意,搗鼓核電,摸清門道比發那電可重要,因此,好些研究成果都是藏着掖着的。”
“上頭頻頻放出的風聲,引得一幫子有學問的人動了心思。實話講,早在一九六七年春頭,出了國又回來的廖博士就聽到了東海要蓋核電站的風聲,他跟實驗室的兄弟們眼尖心細,逮住了這難得的機會,自告奮勇要上前線建電站。”
“到了一九七零年二月,爲了響應當年上面關於東海核電站的號召,東海市成立了柒爾八工程處,正式拉起了一支七百二十八人的科研隊伍。”
“創事業的那股子熱情過了,難題就像麥田裏的雜草,一茬接一茬。可廖博士愣是把這些問題一個接一個擺平了。後來,又來了位夏博士,一塊兒搭把手,他們從科技情報所那堆縮微膠片裏挖出了寶貝技術,還跟其他院所、工廠搞了不少土建試驗。”
“有回預應力安全殼的試驗,缺了吊車那些大傢伙,夏博士帶着一幫子做試驗的工友,硬是靠手把幾十米的鋼纜拽進拽出那洞裏,最後試驗算是成了。”
“不過,試驗後,那些親手碰了核材料的工友們,聽說身子骨就不如以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