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大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影視圈的“人才發掘機制”,其實還是很粗放的——主要靠人際圈子。
編劇這塊,尤甚。
往往就在三大專業院校的交際圈裏相互交換。
這行業並沒有獵頭抱着“業績數據”來給項目負責人推薦合適的編劇。
即便是正規點的公司,也僅僅是有個類似“供應商數據庫”的合作編劇名單。
舉個例子,某影視公司有新項目眼看要啓動了,項目負責人會動用自己的人脈圈子尋找編劇……
如果項目負責人本身就是中戲畢業的話,那他所熟悉的編劇,自然是以中戲戲文系畢業的居多。
競標是不可能競標的,文藝作品這種東西,很難量化。
負責人只需要招來幾個編劇團隊,象徵性談談策劃思路,然後留下個報價。
其餘的決定權,完全就在該負責人本身了——最終很可能就是比價,只要差價不大,往往跟該負責人同爲中戲畢業的編劇團隊,會拿到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