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大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易巧是總監製,餃子也是策劃人,《哪吒:魔童降世》是第一部,第二部則是《姜子牙下山》,然後《楊戩》……
至於電影版,沈旭東跟工作室的討論,得出結論:武王伐紂代表的是革命,封神榜則是宿命。
三教會籤封神榜是幕後大佬把自己指定的宿命編織到革命之中。
武王伐紂不可阻擋,但宿命並非不可改變。
所以,《封神》的故事,是主人公能引導人道的洪流,以革命對抗宿命,駕馭歷史的車輪,碾過一切神仙妖怪,王侯將相,陰謀詭計。
至少《封神》裏的武王伐紂代表的是革命——真實的歷史記載:武王伐紂牧誓中列舉帝辛的罪狀:聽婦人言,不祭祖宗,不用親戚,任用外人。現代翻譯:尊重婦女,相信科學,大公無私,任人唯賢……
原著裏的紂王只是個臉譜化昏君暴君,姬發則是把唐僧和劉備的所有缺點集於一身,並且靈活地避開了這倆人的全部優點。
這玩意不合現實!
而且,實話實說,《封神》裏的角色、人物,幾乎沒有一個有成長的,都是一出場就滿級,一出場屬性就頂格了,剩下的就是誰扔了誰板磚,誰幹死誰的弟子了,至於紂王,小說裏他也並沒有殘忍的變出花來,那些充滿想象力的酷刑,都是妲己那羣妖精的傑作,紂王只會“金瓜擊頂”,實在乏味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