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它位於雞籠山和覆舟山一片臨灘丘陵高地,東南與平坦廣袤的太湖平原和錢塘江流域相接,沃野千里。長江自西南向東北繞城廓而流,秦淮河蜿蜒在城南外伸入長江,形勢險要,有虎踞龍蟠的優越地理形勢。姚萇所說的“據長江之險、江南之富”,確非虛言。
當西晉被匈奴所滅,洛陽化爲灰燼焦土,晉國開國帝皇司馬懿的曾孫司馬睿正鎮守當時由三國孫權建立的都城建業,掌揚州、江南軍政大權。北方淪喪,司馬睿在南遷流亡大族王導、王敦等人的支持下,在建業自立爲晉王,次年稱帝。至晉愍帝,正式易建業之名爲建康。
建康城城週二十里十九步,外圍有東府城、石頭城和丹陽郡城等一系列的城市羣,成衆星拱月的強大形勢,是一個以建康都城爲核心的城市組羣。特別是城西上游的石頭城,是堅強的軍事堡壘,有若建康的守護神,若不能攻陷石頭城,休想損建康分毫。
當苻堅的大秦軍進入淮泗的邊荒區域,駐守淮水南岸重鎮壽陽的南晉將軍胡彬,已收到己方混入邊荒集的前線探子的飛鴿傳書,知得大秦百萬大軍,正直通淮水而來。
理所當然地,邊荒集乃天下消息最靈通的地方,南北若有任何風吹草動,不論是事實或謠言,都首先在那裏傳播。故當地有專門販賣消息的“風媒”,做這門生意的人必須精通各族言語,人脈極佳,且有能力分辨消息真僞,非是人人可以乾的勾當。
胡彬聞訊大喫一驚,經反覆證實後,立即飛報建康,報上此有關晉室生死存亡的消息。
晉帝司馬曜聞訊嚇得魂不附體,卻又怕消息散播,惹起大恐慌,導至臣民逃亡,急急密詔謝安、王坦之、司馬道子三位重臣,到建康宮內廷的親政室商議保國大計。
謝安爲南晉中書令,乃晉帝司馬曜座下第二把交椅的當權人物,總攬朝政,今年六十四歲,年輕時曾短暫出仕,後退隱東山,至四十歲在千呼萬喚下始東山復出,秉持開國丞相王導“鎮之以靜”的安民政策,令南晉得偏安之局,與大將桓衝一文一武,爲南晉朝廷兩大支柱,被譽爲“江左偉人”。
當時南晉形勢,統治地區只餘長江中下游和岷江、珠江流域,而其中又以荊、揚二州在政軍兩方面最舉足輕重。
揚州爲首都建康北面前衛,其重要性不言可知。荊州位據長江中游,形勢險要,亦爲南晉西部軍事重鎮,同時荊州轄兩湖一帶,其刺史又常兼督附近諸州軍事,以應付北方強胡,因而地廣兵強。凡任荊州刺史者,必成實力最強大的方鎮。故南晉一代,中央與方鎮勢力的激盪爭持,大多與荊、揚之爭有關。上一代荊州由桓溫主事,便權傾朝野。幸好現任的桓衝,雖爲桓溫之子,但野心還不及乃父,荊、揚遂可相安無事。符堅看重的三個人中,除晉帝和謝安外,便數桓衝,於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