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不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因爲二月,太子離開國都,自後再無消息,而在國有儲君的情況之下,李毓又以孝和帝崩前曾有廢立而突然即位,所以不能服衆,依然有士族、朝臣在追問李乙離開國都以後的行蹤,以及爲何會突然離開國都。
是否因爲他弒父弒兄,以亂臣賊子的身份即位。
諸如此類的言論漸多,天下必然不穩,僅僅依靠殺人來震懾已然無用,還會引起天下衆人的激憤。
於是最後,李毓對天下發詔文,自稱李乙在春二月離開國都並未前往隋郡監軍,而是得知孝和帝廢立太子之心堅定,自知再無生機,所以欲在孝和帝親書廢立詔書以前,率先謀害親父。
隨後逃出國都,因終究是家人,他不願毀壞其名聲,始終都是獨自承受天下惡名,但天下非議太多,國基開始被動搖,所以纔不得已說出真相,並在孝和帝棺槨前號啕自己不孝。
他自言爲平天下之憤,以謀反論李乙是無奈之舉,而讓其誅殺謝罪是以避再有諸類愧對先祖之事,而後昔年與李乙親近之人也被因此獲罪,並長期在用刑罰逼問羊元君。
博陵林氏則因昔日從未公開宣稱與太子,李毓想治罪也無可奈何。
但國都的統治也日漸嚴苛。
得知家中衆人的性命無恙,身體不便的謝寶因不欲再與其糾纏,淡淡說出兩字:“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