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曉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企業裏,分生產崗,職員崗和領導。首先講領導,大專學歷就可以,主要靠個人能力和遠見,基本不靠專業技術。領導任期5年,就會調任,他的主要作用我就不說了,大家都很容易理解。
職員屬於中間層。打個比方,例如我們程序員會學很多編程語言,每個功能用法用途都不一樣,所以有壁壘,就是分等級,有鄙視鏈。但微軟做了一件事,他開發了一套中間語言,畢竟所有編程語言都要編譯成計算機能讀懂的1010結構,就是二進制語言。所以微軟的中間語言就是把所有的主流編程語言編譯爲中間語言,這樣再把中間語言編譯成機器語言。
這樣有個好處,你不論使用何種語言,都是編譯成中間語言,這樣你學的語言就不會淘汰,大家使用的工具箱都是一樣的,基本模塊都可以通用,微軟對外開發大量的現成控件和工具類,就是按鈕,文本框,數據表之類的,這樣就可以標準化編程,這也就是職員的作用。
職員就是中間語言,翻譯領導的思想和指令,然後後傳達給生產崗,這樣不論換多少領導,下面幹活的都能執行正確的指令。當然職員也分專業,就是寫稿的,管生產的,制定規劃的,管財務的,管營銷的,搞培訓的,很多很多。所以職員崗都是211起步。當然也有過去畢業的沒有211,就像我,十幾年的萬金油也有,什麼都瞭解。
至於生產崗就是隻重操作,喜歡動腦筋的也會變成職員崗和領導。但大多數就是辛苦活,熬夜什麼的,也是可以被迅速取代的。當然一旦獲得高級技能也會變成職員崗,就是很難培養的一類人。例如我們空姐部的乘務長和主任乘務長,他們其實屬於職員。
不管是國企或者私企結構都差不多,基本都要學習國際化管理思維。國際化管理思維就是以經濟學爲基礎的一個學科,就是經管類研究生研究的課題。說白了就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