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雲笑天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個月後,山西宣府,天狼換了一副短衫夥計的打扮,戴着斗笠,站在一座數百米高的高嶺上的樹林裏,目光冷厲如電,看着遠方的宣府鎮。
宣府鎮,舊屬冀州,秦漢爲上谷郡;遼太宗會同元年(公元938年),後晉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後,屬遼國;金滅遼後屬金;元屬中書省上都路;大明時屬京師,屬萬全都指揮使司,由於其在晉北的山地之中,扼守着蒙古通向京師的要衝,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此地南屏京師,後控沙漠,左扼居庸之險,右擁雲中之固,由於明初時明成祖朱棣在起兵靖難,奪取皇位的過程中借用了本來在塞外作爲明朝屏障的蒙古朵顏三衛,事後對其作出讓步,控制力下降,因此大明從開國之初就再次直接以長城來防衛塞外的蒙古人。
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明成祖正式在宣化府設立總兵官,始稱宣府鎮。由於大明在明成祖時遷都北平,而宣府大同一線向來是蒙古騎兵直接從大漠攻入中原,衝擊京師的最佳捷徑,土木堡之變時的瓦剌騎兵就是從這裏長驅直入,殺到北京城下,給明朝造成了最嚴重的一次危機。
自宣府迤西迄山西,緣邊皆峻垣深壕,烽堠相接。隘口通車騎者百戶守之,通樵牧者甲士十人守之。武安侯鄭亨是這裏的首任總兵官,明成祖的敕書裏要求:各處煙墩,務增築高原,上貯五月糧及柴薪藥弩,墩傍開井,井外圍牆與墩平,外望如一。
也正是基於這一原則,從大同到宣府,一千一百餘里的長城一線,處處都是烽火臺,共有烽火臺一千二百多座,出關的城門衝口一百九十多處。
宣府鎮就是宣府這個戰區的總指揮部,宣府總兵鎮守府就在宣府鎮中,統領着一名副總兵,七名參將,三名遊擊將軍,三十一名守備,以及十五萬士兵,五萬五千多匹軍馬,而這位現任的總兵,正是靠着陷害曾銑和夏言起家的仇鸞。
當年在那個劉裕的山谷中,天狼曾經看過劉裕留下來的兵書,雖然說缺乏臨陣的指揮經驗,但畢竟也算跟着一代軍神學到了不少軍事知識,這些天他走遍了宣府各地,卻只見這裏守備廢馳,上長城烽火臺防守的士兵多是老弱病殘,而不少額定三四千人的軍營裏,可戰的青壯年也就一千多,還成天呆在營裏喝酒賭博,那些出操和防守的士兵竟然有不少是從城裏僱來的乞丐和混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