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封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依着兩位大師的計劃和惠博文的分析,武林正道在此次太玄教之事之上其實已經穩操勝券,無論中間發生任何變故,也無損於大局走向。只是此事若全無武林人士插手,只怕太玄教會一舉做大,弄假成真,真幹成了那爲禍一方的惡事,卻是不智;而若是衆人一擁而上,全無考慮防備,又難免中了太玄教的下懷,用諸多暗手對正道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也是不美。這纔有諸多門派以少林爲首,妥善定計,但求在擊潰太玄教陰謀的同時保全自家實力,應對今後更加晦暗不明的未來。
只是這世間哪有盡如人意之事,一切種種都有其根源以及變化。衆人都知曉這個道理,雖穩佔了勝局,依舊憂心忡忡,對即將發生的種種抱有一絲擔心。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陳風崇和惠博文兩人。
惠博文自幼就在家裏讀書,惠天成辛辛苦苦才穩定下來,棄武從商,深知武林兇險,再不願兒子涉足此事。惠博文從小就順着惠天成的意思,讀書學習,鑽研學問和道理。他雖然年輕懶怠些,始終有着過人天賦,對書中的道理學問也頗有一番理解。
惠天成本願惠博文要麼求取一個功名在身,爲官爲宦都好,也是蔭庇逐漸紮根壯大的家族;若然讀書不成,惠天成也有偌大家業在手,也要有人繼承,自能保得惠博文一生無憂。只是惠博文打小就不喜歡商道,每每看見父親與一羣人虛以逶迤,言不由衷地說着一些“生意”、“朋友”之類的話語,總是覺得十分厭惡;加上惠天成早年江湖習氣難改,總有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也叫惠博文看之不上,每每避開。
有着這樣的心思,惠博文對縱橫馳騁,自由自在的江湖人總抱了一種莫名的羨慕,從話本小說和曲劇說書之中,總幻象自己有朝一日能如那等英豪一般縱橫江湖。可是如今他跟隨孫向景到了壽州,親眼見了這等事件,更親身參與其中,才知道書中所言的俠客總做不得準,江湖人也不是每一個都如孫向景等人一般正直豪邁,自有了一份怯意。
更令惠博文感到害怕的是,這幾日他憑藉着往日積累的知識道理,也極大程度上參與了此次正道對太玄教的圍剿。這種參與,可以說是出謀劃策,也可以算是運籌帷幄。他原當此事好玩,也願意幫助朋友儘自己的一份心力;只是隨着愈加深入地參與此事,他也愈發憂心糾結,只覺得自己說出的每一句話,作出的每一個建議,只要稍有差池紕漏,都會連累無數人遭遇災難不幸。
空相大師和太和真人對惠博文十分看重,都覺得這孩子雖年幼些,道理觀點卻十分老成,也是託他讀書明理的功勞,對他愈發倚重,偶爾也誠懇徵求他的意見,令他能與衆人籌劃此事。因着這個,惠博文也愈發覺得自己重任在肩,只覺得時時憂思過度,心力交瘁,難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