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封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門生原是外放的將領,因着朝廷的規矩,四處調動之餘得了龐太師的助力,回京進了樞密院,升遷之餘更得了一份安穩,對龐太師感激萬分。眼見龐太師面露不虞,這人也不敢再故弄玄虛,連忙求太師屏退了衆人,自己從袖管裏取出了一支錦盒,小心奉於太師。
龐太師見他這般神祕,一時也被他勾住了胃口,接過錦盒便急忙打開,卻見那錦盒中放了一卷破爛繡帛,一時不解。想到這門生斷不敢欺瞞自己,尋自己開心,龐太師也就強壓了心中火氣,小心將那捲看上去一碰就要碎開的繡帛拿出,仔細展開,平鋪在他那七尺有餘的花梨書案之上。
瞟眼一看書案上的繡帛,龐太師的眼神就像被鐵鉤勾住的魚兒一般,再也轉移不開。
只見那繡帛應是上好蠶絲織就,怕是經歷了百餘年的光景,已是發黃破爛,直入紙張一般,早失了繡品應有的細膩柔和。若僅僅是一卷繡品,龐太師府上無多有少,千餘匹也有,一應絲料繡工都遠超面前這份繡帛。若是旁人敢拿了這等破爛來逗龐太師開心,龐太師單是賞他繡錦也能將其活埋。
只是這破爛繡帛之上,被人用極細的筆鋒勾畫了一副地圖,批註了無數細小字句。繡帛雖歷經百年而破敗,那筆墨卻依舊亮黑如新,顯然是用了上好的墨方;而勾畫地圖和批註的筆法,都是俊秀有力,似有刀斧之意,顯然是出自一位金戈鐵馬的將領之手,也算是書法上的一位大家。
龐太師身爲一國宰相,總理陰陽,自是識得這繡帛上勾畫的地圖正是大宋中原一帶。再看旁邊批註,龐太師當即覺得心中一震,呼吸都爲之暫停片刻,卻是被其中內容震驚。
原來這繡帛本是後梁太祖朱全忠親手繪製,記載了其從唐哀帝李柷手中奪取傳國玉璽的一應過往,並寫明因李氏復辟之心不死,朱全忠自知難以抗衡,於後梁國破前一年着人仿造了一枚傳國玉璽於宮中,自己親自將真玉璽藏在了某處,以求縱是後梁國破,李氏子孫也尋不得傳國玉璽繼承,法統不順,自難持久。
說起這傳國玉璽,市井間一直各色傳言不休,頗有一份神異色彩,卻是百姓人人都知曉的。傳說這玉璽原是始皇帝嬴政所致,以整塊上佳藍田玉雕琢,上有當時丞相李斯親筆以龍、鳥、魚、蛇形狀,鳥篆書寫就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秦二世而亡,子嬰跪捧玉璽獻劉邦於咸陽道左。漢末王莽篡位,向王太后索玉璽而不得,王太后怒擲寶璽於地,令其損去一角,後爲王莽以黃金補全。
隨後千餘年間,這枚傳國玉璽就以皇室法統的代表流傳於各朝之中,中間歷經無數風雨,見慣了屍山血海的改朝換代,曾幾度失蹤,又幾度出世,直到前朝李唐之末,朱全忠廢輟哀帝,纔將這國之根本把握手中。只是後梁滅國之後,這傳國玉璽也曾現世於後唐皇帝手上,直到後唐滅國,後唐末帝李從珂抱璽自焚之後纔再度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