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封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陳風崇此刻心亂如麻。這麼多年以來,他一直抱定一種“天父地母,生我養我”的觀念,從不關心自己生身父母姓甚名誰,家住何方,如今可好,只當自己是尋常孤兒一般。也是長生老人門下都是一衆孤兒,衆人都不提自己生父生母,隱隱抱有怨恨,衆人思想一致,自然也就互相影響,潛移默化,將這個觀念深深地關注進了陳風崇的內心。
如今從長生老人那邊得到了自己生父的消息,陳風崇這才知道自己卻是與衆人不同,並非爲生父故意拋棄,而是形勢所逼,將他託付於長生老人。然而即便如此,陳風崇對自己的親生父親陳同光還是抱有無盡怨恨。他性格灑脫不羈,對一應的軍國大事十分看不上眼,雖也時時留意,不過是爲了保護自己一衆門人,並非對其有心。陳同光爲一衆百姓計,害的自己一家家破人亡,刺配流放,陳風崇雖然本心尊敬佩服,但真落到了自己的身上,還是覺得難以接受。
要是這陳同光不是陳風崇的生父,單憑他爲西寧百姓做出的犧牲,也就值得陳風崇推崇一生,必要時爲其捨生取義也是可以;可是這陳同光卻是自己的父親,叫陳風崇十分糾結。他這些年獸長生老人收養照顧,倒不曾受了什麼委屈,比之被賣入教坊多年的師姐清平夫人還是幸運了不少。但是歸根到底,沒有父母的孤兒還是與尋常孩童不同,成長過程中的種種還是左右了陳風崇的想法,叫他半生飄零。絕不會起了一絲一毫成家的念頭,卻是逃避自己內心對家庭的渴望,映射了對不負責任的父母的憎恨。
孫向景勸陳風崇的幾句話,其中最打動他的就是那一句“或許當年我爹孃能遇上你爹,我就不會被丟掉了”。陳風崇厭惡陳同光死節,怨恨其酸腐拋棄妻兒,但還是爲師弟這句話動容,也是想當年西寧百姓因着陳同光的善舉和犧牲改變了命運,使得多少兒童免於下鍋被煮作爛肉,也避免了西寧城孤兒遍地的慘狀。
從現實情況來說,陳同光的行爲導致了陳風崇小半輩子的心結,叫他過了二十多年無父無母的日子,卻也將無數的父母還給了西寧的孩童,避免了成百上千孤兒的產生。
不過道理是道理,想法是想法。人的思想自虛無中產生,受周圍環境影響,累積數十年經驗,才形成獨立不同的人品性格,卻是很難在一時之間扭轉。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對一件事情的刻板印象絕不是短短數日,三言兩語之間就能改變的。
但是陳同光畢竟是陳風崇的生身父親,又是有功的大德之臣,如今復出前往西寧,在長生老人和陳風崇的眼中都是落入了龐吉的政治陷阱。於情於理,陳風崇都不能坐視不管。他現在還是不願意承認陳同光是他的父親,只稱呼作“他”,內心還在糾結,但已經覺得前往拯救。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句話不單是說對局勢的判斷,也是表明了人對自身情感看不透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