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看未來三百年 (第3/6頁)
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允炆接過文書,仔細看了看各中數據,微微點頭:“開國四十六年,終有所成。”</p>
夏原吉笑道:“都說宋廷最富,可翻看史書,熙寧至元豐年間,不過六千餘萬貫。”</p>
朱允炆起身,從桌案後走了出來:“宋廷時的富,可與大明的富完全不同。大宋的富,鹽鐵茶專賣稅佔了不少,商稅畸重,民稅並不佔主。說到底,宋廷在富裕的背後,是農民交不起稅,商人與富人支撐起了繁華。”</p>
夏原吉對朱允炆的觀點很是認可,正色道:“朝廷對民兩稅穩步增長,一方面是田畝開墾數量的增加,一方面是人口的增加,而抑制土地兼併之策取得顯著成效,又保障了百姓手中有田可稅。”</p>
朱允炆揹負雙手,嘴角帶着笑意。</p>
自建文四年至建文七年,朝廷動用了大量人力實現了最短時間的人口普查,並通過照身帖、照身牌來確保人口普查的真實性,當年結果是七千一百餘萬人口。</p>
而到了建文十四年,七年的時間裏,大明人口增加了一千二百多萬,人口已然達到了八千四百餘萬。百姓生活的改善,帶來了極大的“生娃”熱情,每年有近二百萬嬰孩誕生,這個增長速度堪稱驚人。</p>
用不了十年,大明人口將突破一萬萬大關。</p>
朱允炆笑道:“人口增長是好事,也不盡全是好事,若是人口增長過快卻沒有相應的對策,很容易導致某些地方人均土地過少,繼而帶來饑荒等問題。戶部需要儘早拿出各行省、各府人口密度圖,對於山西、山東、河南、江浙等人口過密地方,適當分流移民纔是。”</p>
“東北這些年開發不錯,有了小江南,東北糧倉之名。可仔細看其人口,不到八十萬。如此少的人口,如何擔得起糧倉之地?依朕看,不妨再來一次闖關東,將那裏的人口至少增加至一百六十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