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海外的發展也就僅限於此,再遠他就不行了,主要手裏兵不夠用。
隨着時間過去,人口愈多,二等的軍戶以及最下等的兵馬已經不再屯田了,轉而開始實行職業軍人制度,就是最垃圾的人馬拉出去不說冠絕世界,但那也是不遑多讓的。
也正是這樣,他養軍隊所消耗的資源是非常龐大的。在他還要保證立身的北方地區穩定,並且能夠一戰幹掉皇太極的同時還能直接鎮壓消化的基礎上,往外派的戰兵數量不可能太多,這也是他最大的一個制約。
至於皇太極,隨着王言不斷的蠶食,已經退守回他們的白山黑水了,盛京城早就到了王言的手下。王言改名,瀋陽。因爲原本元朝叫‘瀋陽路’,明洪武年間改名‘瀋陽中衛’,他改回去也是正好。
這裏本來就是甚至很多的旗人都已經生活到了王言的地盤之內,並深以爲榮。對於合作的,王言是歡迎的。那些跟着皇太極一起負隅頑抗的,纔是以後的幹活的主力。
蒙古那邊也差不多了,幾年的時間王言手下的戰兵被蒙古牧人帶着掃蕩了一遍整個草原,察哈爾早讓他打沒了。現在整個草原上畜養的牛羊馬兒,基本上都是給王言養的。
也是如此情況,孫承宗真的算託了王言的福,一直守在永平府。或許他也想明白了,只是儘量的吸收流民進入永平府,而沒再管那些沒有用的。經過好多年的荼毒,整個大明除了依然歌舞昇平、醉生夢死的江南,就數永平府還湊合了。也是因爲孫承宗一直吸收流民,財政不好看,要不然他早就下去,換上別人過來撈銀子了。
而這幾年發展,王言賴以立身的武備,經過好幾輪迭代更新,定裝彈藥、膛線等等早都應用上了。雖然還沒整出機關槍來仍然一槍一發,但無論使用難易程度、射擊距離、穿透力等都已經達到了十九世紀的程度了。大炮就更別提了,再過一段時間,等他工業再進一步,材料在突破突破,手雷他都要列裝了。
另一個關鍵的,紙券。隨着時間的發展,隨着王言越來越牛比,他的紙券被下轄的蒙古部落通用,被部分後金商人通用,永平府也好使,大部分的大明商人也承認紙券的購買力,甚至就連一些造反的農民軍中,都有流傳。
關於老王家的家族方面,經過這麼長時間,王言又弄了幾房小妾,有手下高級將領的嫡親女兒,有蒙古部落的草原明珠……又新添了七個小子,六個丫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