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次之所以要把這兩個有主權的勢力幹倒,一是大明氣數將盡,他要入關必須先把後方穩定住。二是這兩家都被他蠶食的差不多了,很容易消化。
他調兵回來,也只是在爲入關做準備而已,要不然有個三五萬的,就能把後金和朝鮮拿下。再一個主要也是跟着皇太極,以及朝鮮那邊誓死抵抗的加起來有幾十萬人了,這些都是要做苦役的,如此之多的苦役奴隸沒有足夠的兵力鎮壓,麻煩太多。
回到嗯……後宮,一票在這皇宮裏玩鬧半天看新鮮的兒女們顛顛的跑了過來,最大的王鈞仁十二歲,最小的兒子王鈞讓纔剛三歲,也由懂事兒的王錦雲牽着走了過來。
王言對孩子的教育是挺寬鬆的,除了大環境的原因對女兒有些小偏向外,整體基本是一碗水端平。
他也沒教什麼沒有用的,這個時代,只要會了那些小孩子都懂的,加上他這個親爹的位置所提供的資源,第一代,第二代,乃至第三代孩子都是能夠保證成才的。就是不成材,也絕對壞不到哪兒去。再往後就完了,他都走了,還怎麼去關注更下一代的事兒呢?
這也是家天下的弊端,上層決策者的良莠不齊,是古代王朝衰落的一個重要因素。當然,其他的什麼土地兼併也是主要原因。但說到底還是帶頭大哥不行,看不到問題的本質,即使看到了,也沒有強有力的手腕去撥亂反正。就好像現在的朱由檢,經過他的一系列操作,大明很順利的玩完了,每一步都精準的推進了大明亡國的進程。
但說實話,對於這點王言是不在意的,畢竟他王某人心懷的是炎黃華夏。只要地盤夠大,只要肉爛在鍋裏,誰掌權都無所謂。自己的子孫沒有能耐,那完全怨不得旁人。
他也不會強迫自己的孩子去做不喜歡的事,向三小子那樣被魏忠賢灌了一腦袋帝王術的,王言給人給錢給資源,自己出去打。要是像丁白纓生的老二那般,什麼也不愛幹,就願意享受生活的也沒有問題。他沒心思去鞭策兒女上進,舒舒服服的就挺好,愛咋咋地。若是最後沒有孩子能接手他的帝國,那就立憲。
大小子猶豫了半天,最後小心的看着王言:“爹……聽說您明天要北征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