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在王言這裏出了永平府之後,其他長城沿線的部隊也紛紛得到了消息,越過長城南下。有被他們腐蝕的,就順利一些。沒被腐蝕的,堅守城門不放行的,那就直接架炮轟。都這會兒了,大明都沒了,還死命抵抗不服的,很明顯就是有想法要割據一方的危險分子,直接弄死了事。
這過程中死難的普通人,王言就只能說聲抱歉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更何況這是逐鹿中原,問鼎天下的時候。所有擋在面前的,都得死。
當然,王言的殺性肯定是沒有那麼大的。除第一波立威弄死的人之外,其餘人等都被下了武器,找個地方集中關押,以後充作幹活的苦役。留下千八百人的穩定城中秩序之後,大部隊直接按照既定的路線前進。
等消息傳到京城中沒過幾天好日子,正窩裏斗的一幫農民軍那裏的時候,王言帶着的隊伍距離京城已經不足五百里了。
大敵當前,內部糾紛先放下,幹倒王言纔是首要。
於是各路農民軍共計二十多萬人,沒有選擇守城,而是到了城外五十里的通州附近,要跟王言帶來的五萬戰兵打野戰……
十一月三日,順利程度遠超王言預料,之前他覺得怎麼也要半個月的時間,但事實上連打仗拔城,帶休息趕路,到通州的時候,也不過才十一天而已。
路上遇到的城也沒廢多大勁,基本上都是直接投降。王言可以保證,他雖然往這邊也有滲透,但絕對沒有收買這些文武官員,都是他們直接投降的。
其實想想也正常,現在整個關內,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要說最能打的軍隊也就是永平府孫承宗的手下了。儘管之前爲了鎮壓農民軍,但還是有不少人駐紮在那裏的,爲的就是防備王言南下。現在王言帶着人打到了城下,意味着什麼不言而喻。不是孫承宗戰死,就是孫承宗投降,那麼他們這些人抵抗也就沒什麼意思了。
而且國不可一日無君,相比起那些農民軍來說,王言上位似乎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基本上有心人都知道王言那裏是個什麼發展水平,畢竟王言是不禁指他人打探的,隨便看。所以武將知道,王言手下的軍官戰兵大都是什麼待遇,以及他對手下人怎麼樣。文官知道,王言手下奇缺治理人才,那麼就是需要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