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轉眼時間到了二月中,還有幾天就是春節,三個大女人,兩個小丫頭在外面玩的正歡,還要幾天纔回來。
王言早辭了人民教師的工作,開始幹他的正經活計。不過該說不說的,對於王老師退出教育行業,反響還是比較大的。畢竟現在是上半學期,家長花大力氣送進來的孩子剛教了一半,現在人家走了,那錢不白花了麼。而且校方對於王老師也是想要挽留一番的,但也知道王某人實在牛比,象徵性的說兩句看看也就算了。
要說最不捨的,還得是一幫學生。王老師講課不拘泥於形式,隨心所欲。而且爲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幽默風趣。有時侯講課文,講着講着就到了社會形式,開始講政治、經濟、歷史,乃至地理都有。最關鍵的是,那麼深奧的東西,他們竟然還能聽懂。都初中生了,一羣半大小子也知道好壞,沒事聽聽老師講故事都是收穫。
當然王言即然決定了,肯定是不會留餘地的,走的乾脆,瀟灑。
隨着時間過去,只有那些已經上了大學的、已經工作的,曾經就讀於十三中的學生,閒暇之餘,回憶起斜陽透過窗戶的午後,想起同學的無雜念的打打鬧鬧之餘,或許會想起有那麼一位,幽默風趣又博學多才的,給他們力量,塑造了良好習慣的,語文老師……
辭了職之後,王言已經在幾個城市的研究所轉了一圈,大致瞭解了航天工程之後,最後停在了京城。路線很清晰,大到發動機推進器,小到螺絲釘,用一年多的時間從頭到尾的順着記憶一遍。關鍵技術他當然背不下來,但要知道方向,知道流程,有了這些再配上海量的資源輔以時間,就能達到現在一八年初的華夏航空航天水平,超越自然也是順理成章。
畢竟華夏是在五六年纔開使搞,七零年第一顆衛星上天,新世紀的零三年載人,零七年奔月,及至現實世界中的二一年,天宮才投入使用。而自五六年始,一代代的華夏航天人用時六十五年才達成了今日的成就。
不是王言搞歷史虛無,否定民族脊樑的豐功偉績。實在是他太牛比,別的不說,無論什麼時候,他的可支配資源都是要遠遠大於五六年的新華夏建立之初的,這起步就不一樣。再加上他拿已經驗證成功的技術,轉回頭從最基礎的開始研究,速度又不一樣。
而且運氣好的話,又一次和讓人尊敬的老蘇大哥親密接觸,或者他站到了西方陣營,打入內部,和洋鬼子合作研究,那可就更快了。
最近王言每天起牀睡覺都會默默的跟活爹唸叨一遍,照顧照顧他這個好大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