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既然馬上要不缺食物,自然要考慮考慮肉食與土地。
所以戶部綜合彙算了一下全年各項開支,並出了一個次年預計支出,發現缺口不大之後,北軍新編練的兩個衛,加上遼東已有的兩衛,共計二十萬人馬,攻打遼國的析津府。
當然戰爭不是靠人頭圍城,畢竟整個析津府也不過只有五萬兵馬而已,哪裏配的上二十萬大軍征伐。真的參與進攻擊析津府的人馬只有十二萬,餘下的八萬,在長城外打穿了遼國防線。同時西軍新編練的四個衛,也在邊區東進,向遼國守軍發起攻擊,要將析津府那幾萬兵馬困在裏面,同時壓縮遼國的地盤。
從1115年開始,十多年的時間過去,遼國的防線其實已經收縮了。雖然地盤看着很大,但其實多數的都是飛地。西軍戰鬥力本就夠用,經過重新編練,改了軍制以及戰時領導模式之後,充分發揮了將領的主觀能動性,他們是看陣圖打仗,但不是傻子,如今得脫樊籠,上升渠道打開,又無需顧忌皇帝猜忌,那自然是用盡全力求個馬上封侯青史留名。
所以戰爭的進程非常順利,西軍打下了大同府,分兵十萬同另一邊打外援的八萬部隊成功於長城外會師,封鎖了八達嶺以及其他通關要道。而析津府外的軍隊引而不發,圍困敵軍出逃。只堅持了不到兩個月,析津府就拿下了。
傷亡在所難免,但是按照如此規模的戰爭來說,那些傷亡實在微不足道,可算作輕取,徹底的將的遼國敢出了長城,光復了幽雲十六州,這時纔是華夏四年冬。
拿下析津府之後,進攻的腳步並沒有停,因爲這一戰的目的是土地,是牧場。所以十八萬大軍聯合北上,十五日克定遼國中京大定府,同魯智深所率領的十萬人,共計三十八萬兵馬,進逼遼國首府上京。
到了這個時候,遼國實際掌控的領土已經沒多少了,加上其內部的內亂,基本上已經算是名存實亡。不過這個時間,相比起原本的歷史來說還是延緩了兩年的,只不過他們或許早些亡國更好,也省的苦苦支撐,艱難度日。
沒有人想死,尤其一輩子榮華富貴的遼國皇室以及其他的諸多大臣,更加的不想。他們有個榜樣,西夏李氏如今在北邊活的還算不錯。所以他們非常果斷的,帶着幾萬兵馬,以及大量的工匠,還有數不盡的財富,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