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只是看了一遍,高太后就已經大喜:“學士學問,果真淵博,老身敬服!”
曾布所寫的文字,直白且簡單。
至少,高太后是看懂了,而且,高太后還覺得很有道理。
事實上,其實,曾布若將王安石對春秋的見解,掩去署名,拿來給高太后看,結果也是一樣。
儒學就是這樣的。
大體脈絡,一脈相承,只在細節上有所不同,只在道義上,見解不同。
最好的例子,就是春秋三傳。
穀梁、公羊、左傳,皆是解孔子春秋之經,也皆爲對孔子所著春秋的再註釋、再解釋和再闡發。
可這系出同源的三傳,在道義和立場上,卻幾乎是三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