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元祐元年五月癸亥(初七)。
趙煦親出宮中,在宰執大臣簇擁,以及御龍諸直護衛下,親倖於咸宜坊親賢宅,慰問看望兩位皇叔及其諸子。
自然,也見到了如今才十四歲的趙孝騫,勉勵之,賜玉帶。
然後,自是侄親叔睦。
歸宮,上報兩宮,宰執皆言:臣等擁陛下,親倖親賢宅,二王並侍甚恭,諸王子擁戴皇帝,親親之情,發乎於言表,陛下待之以禮,優容備至,實國朝之幸!
兩宮聞之,下詔命學士院制詞曰:先皇帝篤兄弟之好,以恩勝義,不許二叔遷於外,蓋武王以待周、召也。太皇太后、皇太后,嚴朝廷之法,以義制恩,始從二王之請,出就外宅,得孔子遠其子之義也!今皇帝陛下,親倖二王之邸,以親親之道,恩賜二王及諸子,此蓋成王之奉二叔之道!列聖不同,同歸於道,可以爲萬世法。
太皇太后看了制詞,特別開心,得知寫制詞的,乃是翰林學士承旨範純仁,當即大喜,感慨道:“果然不愧是范文正公子也,深諳聖人之道。”
這詞,寫到她心坎裏去了。
天家確實是和和睦睦一家人,相親相愛,無有掛礙。
那一句可以爲萬世法,更是讓太皇太后歡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