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霸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的人品可以信任,但官位終究太低,又是地方縣尉,於情於理都沒資格參與這種事情!”
“那官場上就沒有可以倚靠的了,還是要江湖上的俠義之士出馬!我這就去召集人手!”
狄湘靈問到這裏,顯然對朝廷失去信心,準備走自己的江湖風格,狄進卻道:“還有一人,我之前只是有所耳聞,但是他對於陽曲刑案的影響力其實十分巨大……”
“誰?”
狄進道:“河東路提點刑獄公事,杜公衍!潘縣尉與我說過,這位杜提刑治獄有功,屢屢澄清地方冤案,是一位能臣!”
他並非完全相信潘承炬的判斷,而是對歷史的先知性,認識這位北宋名臣,未來的宰相,杜衍。
在歷史上的仁宗朝一衆高官名臣裏面,若論誰最擅長刑獄之法,不是後世名聲極大的包拯包青天,而是善於斷案,公正無私的杜衍。
這位在各地爲官時,就能明察秋毫,盡力糾正冤假錯案,後入刑部,更是對法律條文多有革新,又能儘量革除民弊,以致於剛正不阿的名聲流傳朝外。
慶曆新政的一大目標,就是改革吏治,抑制皇帝的“恩降”,即繞過正常程序,直接下詔獎賞提拔官員,結果屢屢有人情遞到仁宗面前,這位官家抹不開面子拒絕時,就用杜衍當藉口,說杜衍不同意,所以自己不能恩降給官,也是奇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