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霸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兩人交談的過程,巷道對面,兩道身影閃了出來,打量了一下林小乙,發現他是近些天來時常走動的書童,又收回目光,身子縮了回去。
林小乙對此一無所知,珍重地收起書信,也不做其他事,第一時間往晉陽書院趕。
等到了公子所在的院子,不出意外地又見到了郭承壽,而狄進打開書信時,這位還毫不避嫌地湊了過去:“杜公莫非見得你這般才華,要正式收你入門下?”
狄進平和地道:“我倒是沒有那份好福氣,不過杜公確實抬愛,準備舉薦我寄應開封府。”
郭承壽微微一怔,又頷首道:“這是好事,在開封府應試,貢舉的機會要大出許多,你萬萬不要推辭!”
宋朝的寄應開封府,講白了就是高考移民,不在本地籍貫考,直接去開封府參加三場科舉考試。
這其中自然是大有好處的,畢竟天下教育資源,最爲集中的必定是京師,所謂“國家用人之法,非進士及第者不得美官;非善爲詩賦策者不得及第;非遊學京師者不善爲詩賦論策”,這些都是有明文記錄的。
因此京官的子弟,無論原本的籍貫在哪裏,朝廷都允許在開封府考試,又比如某些有條件久住京師的,於國子監附學的,也能在京城參加考試。
根據不完全統計,通過京師發解考試而登進士的幾率,至少比地方上高一倍,有的偏遠地區甚至能拉開數倍的差距。
雖然進士本來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就算高出幾倍,那總的機會依舊不大,但面對這種決定人生命運的考試,誰會不願意把握更大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