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紐約客》的採訪 (第1/8頁)
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紐約客》創刊於1925年,是米國新聞界和文化界舉足輕重的綜合雜誌,內容以非虛構作品爲主,包括對政治、國際事務、大衆文化和藝術、科技以及商業的報道和評論。
上面也會刊發一些文學作品,主要是短篇小說和詩歌,以及幽默小品和漫畫作品。
那位寫了一輩子小說,卻無法靠稿費養活自己的理查德·耶茨,他的作品就曾經被《紐約客》雜誌拒絕過無數次,直到他死後九週年作品才被《紐約客》發表,而且還是以紀念的名義。
《紐約客》所發表的文章風格多是幽默、幹練,理查德·耶茨寫實、冷峻的風格與這家刊物格格不入。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紐約客》已經成爲米國家喻戶曉的刊物,更爲米國文化界所推崇,在全球西方國家內擁有衆多擁躉。
戴維·莫里斯對林爲民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採訪,在一週後匯總成了一篇長達一萬五千字的專訪文章發表在了最新一期的《紐約客》上。
“五月的一個工作日,時鐘指到上午九點三十分,來自中國的作家林爲民打開了他在紐約曼哈頓區臨時借住的公寓大門,他是個年輕的過分的年輕人。
他不喜歡接受採訪,特別是接受西方記者的採訪,按照他的說法,是雙方的思維方式不同阻礙了交流。當然,最關鍵的是他不喜歡自己講的話變成無用的廢話。
在他看來,筆掌握在別人的手中,遠不如掌握在自己手中安心。
對於很多米國讀者來說,林爲民的名字並不陌生。這幾年時間,米國的讀者和觀衆們已經越來越多的從各種媒體、文學作品、戲劇作品當中聽到、看到了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