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雲中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太祖皇帝終其一生都想要換太子,但直到駕崩也沒有能夠成功。甚至在位最後五年,軍政大權悉數歸於太子。其中除了軍中勢力反對之外,還有一點恐怕就是當初太宗皇帝,雖然在外監軍而遠離朝政,但卻通過多年監軍,在軍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實力。
甚至有可能大齊最精銳的軍隊,都已經入太子掌控。而太祖皇帝,多年不出長安三宮一步,對軍中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陳州一戰暗中做了手腳,卻是起到了適得其反的作用。太子在軍中威望大漲,幾乎已經超過了太祖皇帝。
關中叛亂平息後,太祖皇帝非但未能廢掉太宗皇帝的太子之位。反倒是其心腹大將孟楷,在關中之亂被平息後,被排斥出長安一貶再貶。從掌握大齊實際軍權的左軍使,貶到山東做了一個手中只有三千老弱殘兵,而且精銳被抽調一空的觀察使。
儘管滅唐之戰中又被重新啓用,但其統率多年的老部下,也被拆的七零八落,無一參加入川之戰。其在軍中的實力,已經徹底的被剪除,再也無法成爲單獨的勢力。而太宗皇帝與桂林郡王帶入關中平叛的鐵騎,也都是二人統率經過陳州血戰,又平定兩淮與山東的老部下。
在平定關中叛亂之戰中,桂林郡王東征之前留在關中的老部下,也重新迴歸桂林郡王掌握。但黃瓊卻隱隱的感覺到,這些精銳迴歸桂林郡王掌握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實際上應該是落入太宗皇帝掌握之中。
接下來在平定江南、兩廣之戰中,儘管桂林郡王之前所帶的軍馬,都被以拱衛京師的名義留在關中。那位桂林郡王,也被調了一個閒職並未統軍出征。可黃瓊怎麼看,這些都是做給其他在外統軍將領看的。
原因很簡單,當時南下江南諸軍,雖說以當時加封爲上陽郡王黃鄴所部爲主,但各軍主將卻是有六成,都被換上桂林郡王,也就是太子統率過的老部下。那位太宗皇帝的堂兄原來的老部下,以防備契丹爲名全部留在了河北境內。
想到這裏,黃瓊想明白了所有的事情。這位桂林郡王根本就不是太祖的嫡系人馬出身,而是太子暗中佈置的一枚棋子。甚至可以說,他敢於無旨斬殺同州防禦使,背後站的就是原來的太子,後來的太宗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