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雲中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做了這麼多之後,這位皇帝尚嫌不足。又再三下聖旨嚴令地方官員,除了剿匪或是平叛等特殊情況,可以在地方安撫使、布政使、節度使三使聯署之下,不請旨調動一千五百人爲上限的地方衛軍之外。
包括中書省各位相爺以及樞密院在內,不得未經請旨調動五百人以上的兵力。至於京城駐軍調動一百兵力以上,武官從六品以上都必須要請旨。無旨調動,一律視爲謀反。而負責京城治安以及巡防的三千金吾衛軍,也從兵部劃到都察院和大理寺管。
而除了對軍事統帥機關來了一個大調整之外,還將原屬樞密院管轄的京城四大營,駐紮在西京長安的西都留守所轄五萬大軍,以及禁軍所屬八軍單獨劃出來。其統帥不在向樞密院和兵部負責,直接向皇帝的直屬軍事顧問班子,新設置的殿前司負責。
即便是這個由勳貴主管的殿前司,對幾大營也只有日常管理權。其餘的人事、財政權利,全部都在兵部。戰時需要四大營出兵,殿前司的命令也需要兵部尚書、樞密使共同簽署。四大營的都指揮使,也要接受兵部所派文官同知監督。
各大營中的文官同知不是一名而是三名,爲加兵部侍郎銜都督指揮同知,督促糧餉同知、武選同知。除了都督指揮同知更多是擔任監軍,調兵時需附名調令才生效之外。其餘兩人分別掌管各大營的糧餉運撥發放,缺額武官的推薦和選拔。
殿前司各級官員,一律由皇帝親自從在朝武官開國勳貴後人中指派。不僅兵部和樞密院,包括中書省和尚書省都無權過問,就連皇太子與諸王都非奉旨都不得過問。皇帝搞出這麼幾手,可謂是將軍權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這個府尹要想動用駐軍協助緝拿兇手,就必須要向皇帝請旨,也就是說這件案子就必須要上報。可這樣一來,就很容易讓皇帝對京城的治安產生懷疑。要是這樣被皇帝記住了,恐怕自己以後升遷就沒有啥希望了,甚至不提前回家養老就不錯了。
那位武昌候府上報與否,這不是他該操心的問題。但自己無論如何,不能主動把這個鍋背到身上。這個傢伙琢磨了好大一會,最終還是沒有下決心向殿前司求助。甚至師爺要向金吾衛求助的要求,都被他給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