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0 章 番外四 (第3/9頁)
學做飯的兔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後來南京雲錦研究所將複製素紗禪衣的任務接了過去,從控制蠶的體型到種植專門給這種蠶喫的桑葉,花了小二十年將其複製了出來,其複製品甚至比原版的還要輕薄。
這種複製肯定不能說它沒有用,它的象徵和精神意義很大,但是它無法創造超出投入成本的經濟價值。而這樣的情況不止是素紗禪衣,是大量的古技藝由於高昂成本,無法轉化經濟產品,就只能依靠國家撥款,但國家財政又是有限的,古代交易的那些‘失傳技術’同樣如此,於是,上層撥給的支持,自然不會太多。
當然,這個‘不會太多’是上層認知的,現在落實的撥款是以千萬來計算——只是撥款,沒算教授和場地之類的,算了絕對要破億。
而現在,有了能夠提升國力,佈局未來的可能,國家的重視程度自然會更加上升,這也不能怪國家,畢竟比起來花錢完全複製實際作用不大的越王勾踐劍,肯定沒有投資渦輪葉片,也就是飛機的心臟,發動機關鍵支撐更重要,畢竟後者關乎於整個國家航天不受制於它國。
“我懂了。”葉圖南點這着頭,表情有些遺憾。
表面上看,這是文化和古技藝不受重視,但更深層的原因,其實還是是國力不足,文化自信永遠是依託於國力自信存在的,而國力自信又源於科技發展帶來的富足生活,國家當然想兩條腿同時走路,可現實只能讓一條腿先走,畢竟,沒有科技發展帶來的國力自信,文化自信便如同一個泡影。
就像,最近幾年很火的漢服和簪娘們卷的各項非遺技藝,就是依託於發達的經濟,能夠讓大家手有餘錢,能夠買得起工業化製作的漢服,而充沛的工業生產,也能讓製作發展的原材料以一個較爲低廉的價格被簪娘所購買到,如果沒有這兩者做爲支撐,漢服很難像如今這樣爆火。
當然,現在非遺奢侈品發展的不足,不能全歸於國力,還是有商業化和營銷不夠的緣故,而想要營銷它們,還是得賣故事包裝——這還是得靠古文化來。
想到這裏,葉圖南隱約明白了這位新來的負責人找自己是什麼意思了。
“價值低,國家投入就小,同時,我的人身自由權就大,所以大家可以放假,我也還能出研究所去逛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