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秦淮茹的提醒 (第2/5頁)
灑家要喫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鈴鐺的距離會隨着技巧加深逐漸變近,最後近到和兩指再加上圓石的寬度相仿。練到這個境界,纔會進行“沸水取物”訓練,也就是我們常聽說的“開水夾肥皂”,如果能在極短時間內將極其光滑的物體僅用三指的力量從沸水中夾出,而手不燙傷,就算練成了。
不過以上種種訓練都是所謂“死”訓練,因爲扒手們在真正在行活中所面對的,是不斷活動並且有感覺、有警覺的人,因而真正完美的偷盜要求更高。所以“扒術”的最高級訓練,是用一個木頭人來進行的。
這個木頭人全身關節和活人一樣是活動的,木頭人掛在半空,穿着和常人一樣的衣服,身上綁上一枚銅鈴,扒手要伸手在木頭人的衣服各個口袋取出物品,而鈴鐺不因晃動出聲,這便達到所謂“一鈴”的境界。
真正的高手,要從“一鈴”練起,最高可練到“七十二鈴”,也就是說在木頭人身上綁七十二個銅鈴,偷走東西而鈴鐺不響。這種神乎其技,對於“扒術”來講,實在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根據傳說,只有在前清乾隆年間,杭州扒手的大龍頭“神偷”賈三曾經練到七十二鈴。即使是清末民初名滿京津的大盜“燕子李三”,據傳在“扒術”方面也只練到四十八鈴而已。
至於“鎖術”訓練,雖然同樣艱苦,卻沒有“扒術”這麼多名目。根據鎖芯裏鎖柱多少,配合特殊的訓練工具,再加以配套的練習法門,從“一柱”開始,最高可練到“二十四柱”,到了這種境界,普通的鎖已經沒有什麼開不了的了。
棒梗的師父,勉強也算是個老派的手藝人,他將自己的一身本領對棒梗傾囊相授,而且將行走江湖的那種規矩和門道也都講的一清二楚,畢竟沒哪個師父願意看到自己的徒弟因爲不懂規矩而被人制裁的。
棒梗在這一行裏也確實是有天賦,在下鄉的漫長歲月裏,他平時最常乾的事兒就是磨礪自己的手藝。最後返鄉的時候,棒梗之所以願意付出一條腿的代價,也要回到四九城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他有這身手藝傍身,而且殘疾人本身就是社會人羣中的弱勢羣體,正是他行竊的最好掩護。
秦淮茹打小就知道自家兒子是什麼德性,老話講“三歲看到老”,從小這貨就是能在院兒裏順東西的存在,而且從來沒避諱自己的家人,作爲當媽的,秦淮茹又怎麼可能不知道自家兒子是什麼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