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秦淮茹的提醒 (第4/5頁)
灑家要喫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且早就聽說四九城佛爺扎堆兒,自己初來貴寶地,就直接上手的話,很容易被視作不懂規矩的,怎麼也該先拜拜碼頭,看看這個地盤都是哪路大神做主。
棒梗的師父作爲榮行的老前輩,是從以鈴論高低的那個年月過來的。民間自古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說法。而在這三百六十行之外的邪行——盜竊這個行當裏,也曾是高人輩出。這些高人所掌握的絕技,最主要就是“鎖術”和“扒術”兩種。“扒術”指的是偷竊的技巧,而“鎖術”便是不用鑰匙開鎖的技巧。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當時的開鎖和扒竊技巧甚至可以說是一門藝術。拿“扒術”來說,在掌握了諸多艱苦的基本功以外,不但要心細、膽大、眼明、手快,更主要的還要巧妙地轉移別人的注意力。要想練成一個扒竊高手絕不是簡單的事,確實要經歷一系列艱苦卓絕的訓練。
“扒術”訓練要從指力練起,指力有三關:“碎炭”、“碎慄”、“碎石”,也就是要憑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三指的力量,捏碎木炭、核桃之類的堅果,甚至是石頭。過了這三關之後,就要進行準確性練習:“懸鈴”,即懸空掛一塊極其光滑的圓石或胰子,兩側分別掛一個銅鈴,要練到快速取走圓石而鈴鐺不響。
鈴鐺的距離會隨着技巧加深逐漸變近,最後近到和兩指再加上圓石的寬度相仿。練到這個境界,纔會進行“沸水取物”訓練,也就是我們常聽說的“開水夾肥皂”,如果能在極短時間內將極其光滑的物體僅用三指的力量從沸水中夾出,而手不燙傷,就算練成了。
不過以上種種訓練都是所謂“死”訓練,因爲扒手們在真正在行活中所面對的,是不斷活動並且有感覺、有警覺的人,因而真正完美的偷盜要求更高。所以“扒術”的最高級訓練,是用一個木頭人來進行的。
這個木頭人全身關節和活人一樣是活動的,木頭人掛在半空,穿着和常人一樣的衣服,身上綁上一枚銅鈴,扒手要伸手在木頭人的衣服各個口袋取出物品,而鈴鐺不因晃動出聲,這便達到所謂“一鈴”的境界。
真正的高手,要從“一鈴”練起,最高可練到“七十二鈴”,也就是說在木頭人身上綁七十二個銅鈴,偷走東西而鈴鐺不響。這種神乎其技,對於“扒術”來講,實在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根據傳說,只有在前清乾隆年間,杭州扒手的大龍頭“神偷”賈三曾經練到七十二鈴。即使是清末民初名滿京津的大盜“燕子李三”,據傳在“扒術”方面也只練到四十八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