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青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什……什麼?辛棄疾下意識地想拿電腦翻翻這是個什麼意思。什麼叫危險建築?整個鐵幕,都是在幾個建築師的指導下壘就的。搭這個玩意的重點,不是在於徹底的把金兵封死在外面——真要那樣做就應該搭個十幾米高,最好把牆造的跟綠地金融中心那樣,搞出個通天塔的氣勢出來。鐵幕的存在,是爲了延緩金兵的進攻,拖延他們的戰術組織,同時爲了大規模的自動化殺傷。整個鐵幕的重心略微靠北,即使地雷引爆,集裝箱也會跟車軲轆似地滾向北方。鐵箱牆和土牆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此。如果是傳統意義的石牆和土牆,在攀爬的過程中不僅有多處可以鉤住着力點,城牆倒塌以後也只是委頓在地,反而可以形成山坡,幫助外頭的人更快的進來。而鐵箱由於是一個個分離的集裝箱拼接而成的,在攀爬的人數達到承載能力極點時,就會跟着受力點滾下去——但整體上卻只如同少了一塊積木一樣。根據集裝箱的特性,除非整個金軍把某一欄的集裝箱全部拆完,他們纔有可能過牆,但這樣同樣會觸動旁邊的建築結構,造成一連串未知的反應。鐵幕的七八百米開外,攻城的軍隊在號令的吹奏之下,開始緩緩地往前行進。耶律元宜本能地站在後方,隱約覺得哪裏不對勁。再遲鈍的將帥,這個時候也應該知道外頭有人來了吧。他不清楚這鐵牆與城牆有何區別,但從前也不是沒見過城牆,向來沒太大的區別。四個人疊起來都估計摸不到頂,那就多支架梯子是了。除了這守城的士兵看不見一個人之外,還有個問題在於,這城牆之外怎麼會連拒馬的蒺藜和鹿角木都沒有?這裏是揚州城,更是一方重鎮,從前探子來監視郭知州的防守情況時發回來的消息,也說是有陷馬坑之類的設計的。爲此耶律元宜還特意安排了一支兵種用釘耙排除些傷馬的東西。“他們開路了。”柳恣緊盯着屏幕上緩緩接近城牆的軍隊,看着用亮紅色痕跡標記出來的距離線。在距離城牆一百米到五百米的地方,都疏散地放置了地雷。在距離和深度的控制下,一個踩響以後只會引爆一小部分區域,但不會造成聯動式的反應。伴隨着馬蹄和攻城車駛向前方的那一刻,在沸騰的人聲之中,突然傳來了一聲極細微的金屬鳴響聲。下一秒,那片區域的攻城車直接被炸了個人仰馬翻,木頭片和盔甲都直接飛到了天上!“這是什麼?!”耶律元宜本以爲是哪裏突然出現了敵軍,可這一陣子的爆炸完全令人猝不及防!這是什麼?從哪裏來的?又是爲了什麼?!宋國的軍隊也配備過大量的燃燒彈裝置,但都是需要人搭弓射弩或者投擲——眼下仍然見不到一個守軍,如何分辨來源!由於這突然的一陣騷動,軍隊停止了前進。不,他還要回去和主上覆命,不能停!戰鼓再次擂響,軍隊再次推着攻城錘和攻城車往前行進。伴隨着運載兵械的馬車和戰車軋到特定的某一處,轟炸聲再次從不同的地方傳響而起!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奇門遁甲之術!耶律元宜已經完全不敢上前,他只知道一件事情——同一個地方不會觸發炸雷兩次,眼下軍隊人數龐大,不可能都從某條路線上退避着過去,那就只有一個法子,全軍推進着往前走!“他們……還不排雷的麼?”參政院裏一片沉默。人們都可以看見,負責指揮的高級將領都停留在後方,而軍中的絕大部分兵士哪怕知道可能突然就會被炸死,也只硬着頭皮往前走。一共埋下了六百餘顆地雷,每引燃一刻地圖上都會出現一個對應的紅叉。而靠人海碾壓技術,金兵竟然在引爆三百四十餘顆的情況下,如一艘無法掉頭的巨輪在緩緩地往前行駛。這一路上,兵士們都是踏着同伴們的屍骸往前走的。“轟!”“啪!”“轟隆!”在這幾百米的前行過程裏,幾乎有每分鐘都有十餘次的爆炸聲,迸發而起的塵土上混雜着猩紅的血塵,可幾萬餘人猶如感覺不到痛苦和死傷的喪屍一樣,竟就這樣往前行去。幾萬人,還混雜着種種的器械和戰車,鋪開時如一張棕黑色的網,緊密卻又遲鈍地反應着來自各個方向的轟動。沒有人敢往兩側跑——兩側明顯也會有東西爆炸,但只要能踏着前面人走過的路,就不會錯。大小將領們都在疾聲催促着人海往前行進,少數想要往回逃竄的人都被直接砍了腦袋,如石頭般骨碌碌的滾到旁邊,再被馬蹄最終踩的面目全非。由於兩側的道路上仍然有大量的未知地雷,軍隊的人下意識地都往中間走,到了城牆下面也不敢分散開來。在技術和施工條件的約束下,宋國城牆的平均高度是45~5米,而揚州城這十日裏瞎幾把壘的城牆,有六米有餘——花了好幾噸的建築廢料,以及無數的集裝箱和空運箱。與其說是鐵幕,更像是現代工業城市裏被集中堆放的垃圾堆。“元首,”軍部的人大概感覺得到兩股力量之間的懸殊,詢問道:“高空投擲的作戰,先待命?”他們本打算在這些人掃雷和破牆的過程中,用吊車高空投擲大規模的鋼筋和重物,但目前來看,明顯高估了敵人的戰力。與此同時,行天橋開始如竹筒般相互拼接,藤蔓一般向上攀援。“還是沒有看到守軍嗎?”“沒有,大人。”難道是揚州城的人已經跑了?在戰鼓和傳令官的發號施令下,軍隊分作兩股,開始以不同的方式攻克城牆。雲梯的下層有用牛皮包裹保護的小龕,每個梯子下面都藏匿了六人到十人,藉助着各種工具開始挖掘地道。趙青玉看着滿地的黃塵與屍血,突然問道:“這個是坦克嗎?”他指向的地方,是一個緩緩移動的巨車。車下安置了轉輪,上面放置瞭如同小屋般的巨木,同樣用牛皮進行了包裹。巨車本身體積龐大,大概有兩米多高,而整個前戰場上有幾十輛被串聯在一起,如同蠕蟲般在緩緩的靠近城牆。“這個是鵝車洞子,也叫尖頭木驢。”辛棄疾示意他看向那些戰車的硬木外層,解釋道:“他們可能以爲上面會隨時出現守軍,往下投石潑油之類的,以這個爲活動掩體,方便攻城。”他頓了一下,忍不住問道:“守軍還不來麼?”趙青玉摸了摸下巴道:“不會來的。”“這堵高牆,本來就是給他們推倒的。”“什麼?”辛棄疾的表情空白了幾秒鐘:“給他們推倒的。”“成本不高,油和電而已。”趙青玉打了個哈欠道:“推倒了回頭還能二次利用,沒事。”這樣高聳的鐵牆,竟然讓人說推就推?“他們的拋石機就位了。”辛棄疾看向另一格的監控畫面,神色一緊道:“聽我父親說,這些拋石機,原先都是宋朝的東西。”就此時代的科技而言,宋國的科技更爲發達,不僅有火藥、火箭之類的戰備,還裝置了數千架的拋石機用以防守。可當時在金兵第二次侵襲汴京之前,由於守軍撤的倉皇而來不及部署,有五百多架的拋石機都直接被扔在了城外,盡數歸金軍所有。金兵不僅大量的吸收學習了宋兵的科技和新式武器,還不斷地進行改良和補充,如今過了接近百年,實力更是到了驚人的地步。伴隨着圓石被彈射裝置拋向天空的那一剎那,辛棄疾的心懸了起來。旁邊的趙青玉卻突然噗的笑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