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太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烏鋼鐲,五指山罩,原來是黃河九神合力拿我。”裴盛一眼便認出擊敗自己的兩件武器,並由此獲知圍住自己的是何等厲害的人物。
烏鋼鐲,江湖中也有叫烏鋼圈、烏金琢。雖然是一種獨門異形武器,但從唐朝往後便一直爲江湖中人所熟知。好多江湖兵器排行譜上都將其列入,明朝時有兩個聲名不是太響亮的譜子竟然還將其排在前三位中。
烏鋼鐲這種兵器沉重,質硬,無堅不摧,既可當明器格鬥又可當暗器飛射。而且烏鋼鐲最大的特別之處是所選用的製作材料帶有強磁性,這樣再加上它的重量和硬度,還有使用時的力道,幾乎成爲所有霸道暗器的剋星。因爲霸道暗器都是鐵製、鋼製的,在烏鋼鐲旋轉發射力和本身磁力、重力的影響下,只要霸道暗器與它接近到一定距離內,都會被它吸附、撞擊導致偏向掉落。
烏鋼鐲一般是成對的,而且會是由大到小的多對烏鋼鐲。使用者將其套在左右手臂上非常隱蔽,套得越多說明使用者的功力越高。
五指山罩則知道的人不多,因爲這東西原本只是一件獵人捕獵用的工具,是一種以機栝觸發彈射的捕網。但是有些江湖人看了它的設計精絕巧妙,便按照其原理用玉麻絲編制出極爲輕薄卻不失牢固的網罩,藏在手心以五指之力彈射而出。這個估計就和現在警察用的抓捕網槍有些相似。
至今爲止,與五指山罩有關內容的只有元末安徽桐縣人王遇所著的《驚見記》,此書中提到一個“行腳僧捉猴奪金”的典故。說是一隻山中的猴子將過路商客的銀囊給偷走了,怎麼都搶不回來。恰好遇到一個行腳僧人,他手中拿幾個果子誘猴子接近,然後突然五指一彈,便撒出一張網將猴子罩住。安徽桐縣爲吳承恩的祖籍,他創作《西遊記》中孫悟空被如來佛壓在五指山下一段,不知道是不是就從這典故中獲取的靈感。
烏鋼鐲和五指山罩都是絕妙的器物,但它們卻又都是以人力發出的。所以能將這兩件東西用好的人都不是一般人,非得有極爲強勁的臂力和指力纔行。
黃河九神就是不一般的人,而且有些方面也確實很神。他們並非真的住在黃河邊上,被稱作黃河九神除了因爲是九個人外,最主要的還因爲他們是曲姓同宗,正好應合了黃河九曲由天入海的寓意。這九個人之間的關係很複雜,有父子,有親兄弟,有叔伯兄弟,輩分最高的是族裏的爺爺。他們的本事也很雜亂,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別的絕技,應該全是外學的技藝而並非祖傳。還有,他們的配合也很複雜,這是考慮到各自不同技藝的特點後組合而成的最佳配合,而且已經經過無數次的訓練和實戰。這種配合是其他羣體組合很難做到的。試想,如果不是父子兄弟的關係,誰敢放心將自己暴露在別人強勢的攻擊下,不躲不閃,完全信任旁邊其他人給予自己的保護。而自己則全身心地辨看對手的每個動作細節,抓住最佳時機給予對手最有效的一擊。
會“上三洞仙列位”、“飛雲流轉式”這些陣式的組合很多,但是沒有一個組合能像黃河九神那樣將這些陣式的威力發揮到極致並拓展到極致之外。裴盛被網住之後沒有試圖掙脫和反抗,手腳完全自由時採取各種方法都沒能逃出黃河九神的圍困,現在被網住了就更不必枉費力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