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陳光照道:“這把鐵掃帚哪裏去找?”
空照大師道:“經雲:若人慾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吾等衆生之心地,自無始來,被煩惱之塵垢所染污,須將一把鐵掃帚,掃除自心之煩惱。掃得乾乾淨淨,方名自淨其意。當知鐵掃帚者何?即止觀是也。”(羽生按:此段經文引自寶靜法師講述之《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金逐流的母親是呂四孃的衣鉢傳人,精研佛法,故此金逐流也讀過一些佛經,知道“止”與“觀”乃佛經中的兩個名辭,但卻未悉其中奧義,於是問道:“何謂止觀?”
空照大師道:“我從根本給你說起。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如言諸惡莫作,即是‘止’。衆善奉行,即是‘觀’。又不殺不盜等之止十善,即是‘止’。不但不殺,而且放生等之行十善,即名爲‘觀’。是故,止乃伏結之初門,觀是斷惑之正要。止則愛養心識之善資,觀則策發神解之妙術。止是禪定之勝因,觀是智慧之由藉。”
陳光照似懂非懂,茫然地點了點頭。金逐流道:“請問大師,可不可以這樣說,‘止’是消極的‘防止’,‘觀’是積極的奉行?‘結’是心中煩惱所成之‘結’,以‘止’之功夫,僅能伏結而不能斷,猶如以石壓草。故經雲:止乃伏結之初門。觀,即正觀慧照。揮慧劍而斬心魔,如似利刀,斬草除根,永不再生。故經雲:觀乃斷惑證真之正要。”
空照大師合十讚道:“善哉,善哉,居士大有慧根。夫自性本無煩惱,亦無生死。迷悟本空,修證如幻。如摩尼珠,本是圓淨。但曠劫來,落污泥中,被塵土染覆,將本有清淨光明,不蔽而蔽。今欲顯珠光,非加以摩擦濯洗之功夫不可,故六祖雲:何期自心,本自清淨。何期自心,本自光明。即此義也!”
江海天道:“請問大師,所謂‘衆善奉行’,剛纔大師舉例解釋,如不但不殺而且放生即是行善,即名爲‘觀’。但天下有些人是不能不殺的,我這一生就殺了不少人,像我這樣,佛法能不能容?”
空照大師笑道:“除惡即是行善,江大俠殺的乃是惡人,正合我佛斬魔除妖之意。”江海天哈哈大笑道“那我就放心了!”
江海天對佛經無甚興趣,聽得有點發悶。金逐流聽了空照大師說了幾段經,心中卻是如有所悟:“空照大師說得不錯,我須得一把鐵掃帚,掃除自心的煩惱。更進一層,我心本自清淨,本自光明,煩惱又何由而生?我的煩惱是因對史紅英不能忘情而致,如果我根本就不把史紅英當作女子,心中並無男女之別,那麼她和我也就如同李大哥和我一樣了。大家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無私心雜念,無男女之見,紅英將來和誰結婚,聽其自然,那麼,甚至她是嫁了我們二人之外的另一個人,我們幾個人也都還是可以相處得快快樂樂的。”金逐流想通了這一層,煩惱大大減輕,對於男女之情,比起厲勝男當年所能達到的境界,那是大大的超過了。
不知不覺,東方已是天色大白。江海天道:“我這次從西昌來,在山中曾見過竺尚父。他的傷已差不多好了,正在計劃與小金川方面的義軍聯合行動,以圖奪回西昌。如今小金川方面,有你的慕華師侄在那裏幫忙,西昌方面,則尚嫌人力不足。我準備在三兩天之後,再去西昌幫竺尚父的忙。師弟,你在北京還有沒有未了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