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五人回到了玄妙觀,本無大師向易蘭珠一再道歉。談了兩天武學,各自欣佩。兩日後本無大師自回嵩山,白泰官則邀呂四娘去訪甘鳳池,準備先上邙山祭掃師父之墓,然後再到嵩山作證。易蘭珠計算路程,山東與河南相鄰,從青島到嵩山,以她和唐曉瀾的腳程,最多半月可到。便叫唐曉瀾在玄妙觀中留下,先傳他內功的吐納之道,唐曉瀾在楊仲英門下五年,所習本是正宗,有了根底,再經易蘭珠一點竅要,頓時意與神會,上手甚易。
半月之後,易唐二人從青島南下,經臨沂再向西折,從曲阜直下濟寧,進入河南商邱,再過幾天,來到嵩山。只見那少林寺屋宇連雲,鱗次櫛比,果然不愧是一個佛寺的大叢林。進到寺門,早有執掌經堂的僧人,到知客堂接引,經過大雄寶殿,進入羅漢堂,本無大師也已親自出迎,說起日期,原來明日就是。當下本無替易蘭珠引見少林寺的新主持無住禪師,無住禪師慈眉善目,一看就知是個有道的高僧。無住雖然是本無的師弟,但也對佛經潛心研究,善說上乘之法,武功雖略遜師兄,道德修行,卻是闔寺第一,所以做了主持。但這無住禪師的長處也正是他的短處,他力主清修,不問俗事,雖然不許門徒與官府往來,但也不鼓勵他們與官府作對。他只求逍遙化外,宏揚佛法,便認爲是求正果的不二法門,這且按下不表。
且說唐曉瀾進了少林寺後,自有知客帶他到禪房安歇。唐曉瀾住的禪房正在羅漢堂側邊,堂中一盞巨大琉璃燈,懸在殿頂,燈焰足有碗口大小,放出繽紛異彩,神桌上點着粗如兒臂的巨燭,燭焰竄起半尺多高,唐曉瀾盤足趺坐禪牀之上,也不知過了多久,但覺萬籟俱寂,只有堂中燭焰,偶而發出“必剝”之聲。唐曉瀾心想:這少林寺果然名不虛傳,聽白泰官說,它有三十六座殿,五百多僧侶,入夜之後,居然如此寂靜,的確是個戒律謹嚴的寺院。正思量間,忽聞得外面有輕微的聲息,唐曉瀾悄悄下了禪牀,在門隙一望,只見大堂上竟然有個十三四歲的孩子,裸着雙足,金環束髮,兩隻玉雪可愛的小臂上,也束着兩隻金環,就如《西遊記》中所描繪的紅孩兒一般,在大堂中手舞足蹈,向這個羅漢伸一拳,向那個羅漢踢一腿,忽而口中喃喃有辭,忽而昂頭向天長笑,形狀詭祕!唐曉瀾大爲訝異,如此莊嚴肅穆的少林寺中,怎麼忽然會鑽出這樣一個孩童來,而且羅漢堂的重要又僅次於大雄寶殿,爲什麼少林寺的寺僧,又容得一個頑皮的孩子在此撒野?
<figure> </figure>
過了一會,仍不見有寺中僧人出來干涉,唐曉瀾一時好奇,伸手拉開門閂,正待出去,忽然眼前一花,羅漢堂的檐頂,突然落下一人,那小孩衝着他一笑,那人一打手式,小孩突然在懷中摸出一包東西,啪地打去,那人伸手一接,回過頭來,卻是天葉散人。唐曉瀾手拉門閂,急忙閂上。天葉散人怪嘯一聲,那小孩忽然喊道:“有人來啊!”天葉散人遙擊一掌,禪房房門如中鐵錘,如受巨風,突被震開,唐曉瀾跌在地上!
唐曉瀾一個鯉魚打挺,躍了起來,只見羅漢堂四面,已赫然地立着四個僧人,唐曉瀾只認得一個是引自己入寺的知客僧悟虛禪師。悟虛禪師開聲喝道:“咄,你是哪裏來的?少林寺中的羅漢堂,豈容得你隨意亂闖麼?”天葉散人哈哈笑道:“請你們的主持無住大師打話!”四個和尚同聲斥道:“我們的主持,不見你這無名之輩。”天葉散人一陣狂笑,朗然說道:“你們連我都不知道,真是丟盡少林的面!”拔身便起,傲然說道:“你們不把主持叫來,難道我不會自己去找麼?”四個僧人也不見怎樣騰挪作勢,已倏地四條齊上,把天葉散人圍在中間。天葉散人又是冷笑一聲,出手如電,雙臂一振,兩名僧人直摜出去,另外兩名僧人也踉踉蹌蹌退了幾步。天葉散人掌力厲害非常,幸在這四名僧人都是現下少林第二輩中的高手,要不然更受不住。天葉散人得意洋洋,正待前闖,冷不防大堂東面,人影一晃,天葉散人正待回身,肩頭已被人輕輕拍了一下,一個低沉的聲音,在耳邊響起:“阿彌陀佛!”天葉散人嚇了一跳,未敢回頭,先行引避,急忙向旁橫躍三步。
天葉散人左掌護胸,足尖一旋,回過頭來,只見一個慈眉善目的和尚,合十說道:“阿彌陀佛,天葉散人不遠萬里,遠來中土,可有什麼事賜教麼?”天葉散人道:“請問大師法號?”那老和尚稽首答道:“老衲正是散人慾找之人!”天葉散人道:“無住禪師名不虛傳,果然是個謙沖有道的高僧。只是你門下四位僧人,忒是無禮!”無住禪師笑道:“他們四人怎知是散人來到,他們只當是江湖上的狂徒!就是老衲,若不見散人的靈山掌法,也不知道是你夤夜到來。散人請遏怒氣,貧僧在此賠罪!”這番話亦軟亦硬,明是道歉賠罪,實是暗責天葉散人不該蔑視武林規矩,擅闖山門。天葉散人的靈山派與少林派雖然遠隔萬里,門戶毫不相涉,但天葉散人的師父靈山上人五十年前曾到過少林寺聽過無住的師父說經,奉以“半師”之禮,所以若認真排列起來,天葉散人比無住禪師卻矮了半輩。亂闖長輩門庭,說起來先是自己不對,尤其無住禪師如此謙虛,天葉散人倒不由得不收起驕狂之氣,當下還了一禮,拱手說道:“令師侄王尊一道德武功,江湖推重。貴監寺本無大師不察,加以罪名,俺雖半生閒散,也看不過去。令師侄明日便到嵩山請罪,俺與幾位武林前輩,也願在少林寺中得一旁聽之席,斷此是非!”原來按武林規矩,本派清理門戶,外派不得干預。但若事出非常,而受整肅的門徒,又公然不服者,也可請別派宗祖,參與評理。只是此種事情,百年難遇一次,事由若有如此不服本派長老的門人,縱許評理得直,感情已傷,非脫離本派另立門戶不可的了。
無住禪師“哦”了一聲,仍然平靜說道:“我們少林寺千百來年都以戒律自持,絕不包庇門徒,也絕不妄責門徒。但古語有云:兼聽則聰,偏聽則蔽,天葉散人與別派武林宗祖惠然肯來,共斷曲直,那貧僧是求之不得!”天葉散人道聲“得罪!”轉身便走,側門一啓,忽然闖出一人,合掌一揖,叫道:“天葉散人遠來,恕我們不送了!”天葉散人突覺巨風震撼,合掌回揖,竟自抵擋不住,身不由己,直退出堂門!天葉散人素以掌力自鳴,不料卻敵這人不過,定神看時,原來卻是本無大師,道聲:“承教!”再也不敢多說,疾忙下山。
那個金環束髮的孩子,當無住禪師與天葉散人對話之時,始終在旁靜聽。無住禪師送走天葉散人之後,輕撫他的頭髮,愛憐說道:“沒有傷及你嗎?”小孩道:“沒有!”本無大師道:“諒那廝也不敢。”對小孩道:“好了,你回去歇息吧,今晚不必練功了,你的師父等着你呢。”小孩應了一聲,轉入後堂。唐曉瀾本想問那小孩來歷,但自己既是初來,輩分又低,卻是不便擅問,只好納着一肚子悶,自去睡覺。遙遙聽得外面本無禪師聲調高昂,似在和無住禪師爭辯!